王金平精心策劃的「中道和平聯盟」和平宣言倡議大會,昨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王金平在大會開會前受訪時明確地表示,大會將會發表新的兩岸論述,以及和平宣言倡議,將不會提「九二共識」,因為「九二共識」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總是有人有意見。所以他希望提出自己的見解,看大家是否能夠接受,如果多數人能夠接受,就可以據此推動兩岸交流,以及推動島內各種和諧的建議。但王金平在大會上的講話,卻又提到了「九二共識」,指出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和前「總統」馬英九以「九二共識」的兩岸最大公約數,深化兩岸交流、厚植兩岸互信,為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從王金平成立「中道和平聯盟智庫」,並發表《中道和平倡議宣言》的原意宗旨來看,他就是要「去『九二共識』」。實際上,正如他昨日談到的那樣,他的認知是「九二共識」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總是有人有意見,而且他還提到過,「九二共識」使得國民黨的得票率越來越少,因而他要透過有各種不同派別人士參與的兩岸智庫「中道和平聯盟智庫」,尋找既不提「九二共識」,又可以促進兩岸和平的新路徑。因此,他籌辦的「中道和平聯盟智庫」,確實是邀請了各路政治人物參與,包括主張「台獨」的呂秀蓮,「台獨」政黨台聯黨的前主席蘇進強等,但這些人物現在都是都已經邊緣化,在台灣政壇上沒有多少影響力,甚至已經被民進黨所排斥。王金平雖然也有邀請現職民進黨人如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參與,但對方卻是「興趣缺缺」。
這就折射,王金平其實是要在已經把「九二共識」明確地寫進了「黨綱」的中國國民黨,與仍然保留「台獨黨綱」,而且在言行上明確反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之間,尋找一條新路。按照紀登斯的理論,就是「第三條道路」。
然而,王金平雖然是國民黨內「本土派」的精神領袖,而且也曾被黨內深藍勢力抨擊為「藍皮綠骨」,但從他昨日的談話內容看,尤其是引述了「國統綱領」對「國家地位」所作的定義,從而提出「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的兩岸性論述主張看,仍然是繞不過「九二共識」。
實際上,「台版『九二共識』」的理論基礎就是源於「國統綱領」,尤其是「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以後,台灣將成為其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台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一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二、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任何謀求統一之主張,不能忽視此一事實之存在。三、「中華民國政府」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統綱領」,積極謀取共識,開展統一步伐;深盼大陸當局,亦能實事求是,以務實的態度捐棄成見,共同合作,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統一的中國而貢獻智慧與力量。
正因為如此,台灣當局授權的海基會,一九九二年在香港與大陸海協會港舉行事務性商談的過程中,談到「一個中國」的定義時,就提出了「我方表述︰根據『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對『一個中國』涵義的決議」的主張。而大陸方面授權的海協會則堅持,「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事務性商談不涉『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在後續的電文往來中,最後面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因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
因此,王金平昨日所提的「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其實就是台灣當局對「九二共識」的源頭依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主權不可分割,惟海峽兩岸各自行使治權,兩岸均最強烈國家統一。
既然如此,即使是王金平的「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也跳不出「台版『九二共識』」的「金光罩」。可能連王金平自己也覺察到了這一點,因而在昨日的講話中,不得不提起「國統會」及「國統綱領」促成「汪辜會談」,開啟兩岸良性互動的新時代;更不得不提起連戰和馬英九以「九二共識」的兩岸最大公約數,深化兩岸交流、厚植兩岸互信,為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這就證明,王金平終究是繞不過「九二共識」。但他卻是以「選票流失」為由,要推動「去『九二共識』化」,等於是把國民黨的丟失政權,屢選屢敗,歸罪於「九二共識」,因而要尋求不同於「九二共識」的第三條路徑。
但王金平卻渾然忘記了,馬英九之所以在二零零八年重奪政權,就是在他所指的連戰以「九二共識」的兩岸最大公約數訪問大陸,促進了台灣民眾對「九二共識」的認知及信心。而二零一六年蔡英文敗選後,也深感其敗選的根源是在於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因而決定民進黨檢討大陸政策,進行「華山論劍」。而後來國民黨再次敗選,一方面是民進黨污名化「九二共識」,推出「抗中保台」策略;另一方面是非民進黨陣營尤其是國民黨內部都發生了認知甚至是組織分裂,讓民進黨「漁翁得利」。而王金平在國民黨的內部分歧中,也應當負起一定的責任。——儘管在後來促成國民黨由盛轉衰的「馬王政爭」中,王金平是被動者,但他卻以此怨氣,在「立法院」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沒有配合好,導致爆發「太陽花學運」,這才是國民黨手中的「九二共識」選舉利器逐漸「失靈」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台灣地區,基於選舉制度所限,根本就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過去的新黨、親民黨、台聯黨,及現在的民眾黨,都是如此。因此,應當是「把被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重新強化「九二共識」,維護台海和平,追求兩岸統一,而不是淡化以至放棄「九二共識」。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