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珠海12月11日電】繼深中通道之後,時隔不到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於11日15時通車試運營。5座「小蠻腰」穩穩屹立於黃茅海海域,連接起廣東珠海與江門兩地,以獨特的姿態閃耀在珠江之畔。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全長約31公里。這條起於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向西橫跨黃茅海水域,終於江門台山市的跨海通道,通車後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
謀劃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珠海、江門兩地期盼多年。俯瞰珠江口,呈A字形的珠江入海口,將珠江東西兩岸分割為二。在過去,若想抵達對岸,需要北上繞道,這樣的行程耗時費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區發展水平,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歷經1年半的前期籌備,2020年6月6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開工建設。歷經4年半的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從江門台山市到珠海金灣區的通行時間將從1個多小時縮短為30分鐘左右。
粵西至珠三角區域在黃茅海海域增添「關鍵一橫」,填補了黃茅海海域公路網空白。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車,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並將刺激帶動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提昇資源要素流動配置,大灣區「拓圈」加速。
擁抱「大橋經濟」,伴隨著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車,被譽為「中國僑都」的江門迎來「大橋經濟」窗口期、黃金期。
塞浦路斯廣東商會會長楊德明始終關注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設進展。「家鄉江門的每一次進步都牽動著我的心。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車,是江門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讓我感到無比振奮。」楊德明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回家鄉看看,親身感受巨變。
「超級鏈接」不止通江達海。江門大廣海灣、珠海金灣區等區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進一步助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體化。
江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關鍵節點,是大灣區進入粵西地區和東盟的戰略通道。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表示,江門製造業基礎扎實,大廣海灣通過黃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香港北部都會區等重大平台直連,進入大灣區中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範圍內,區位優勢明顯。
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副會長龍天翔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跨海通道,將澳門、珠海、江門等城市的旅遊資源串珠成鏈,形成兼具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娛樂休閑的深度遊文旅線路,促進了區域間的旅遊互動,「這條通道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有利於推動多個片區的聯動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交流與合作,人們也因此會有更多的商務出行和就業機會」。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