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澳門美食撬動城市文旅

舒語
  澳門,這個祖國的「掌上明珠」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有著22家米其林餐廳,葡撻、豬扒包、杏仁餅、葡國雞、馬介休等這些澳門的地道美食,都是遊客來到澳門必然要打卡的。民以食為天,那麼國家領導人來到有「美食之都」稱號的澳門,又會吃些什麼菜式呢?
  12月19日晚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宴會廳設宴,熱烈歡迎國家主席習近平伉儷及中央政府代表團蒞臨本澳。不少人好奇,晚宴會為習主席精心炮製哪些菜式,據悉,晚宴菜單包括「四海頌回歸」(欖菜萵筍玉帶子、低溫煙燻樟茶鴨、燉紅腰豆手撕烤麩、蔥油蟲草花伴海蜇),「雙喜樂滿堂」(花膠雪蓮子燉珍珠肉),「魚躍慶歡騰」(香草油馬介休配馬鈴薯、油封紅蔥及西蘭苔),「百業齊興旺」(上海老酒黑豚燒肉扣鮑魚),「碧玉添錦繡」(杞子竹燕高湯浸有機菜苗),「順景迎豐收」(雲川臘肉雞樅菌生炒糯米飯),「福壽滿團圓」(圓肉麥冬鮮黃耳甜湯伴時鮮萬壽果及葡式橙卷配柑橘果醬)。
  菜單中的兩款餐酒,也對應中葡特色,別有寓意。一款是產自中國寧夏的留世酒莊錦羽白葡萄酒,年份為二○二二年;另一款則是產自葡萄牙杜羅地區的鴻運「亞妹」特級紅酒,年份為二○一七年。晚宴現場由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演奏助慶。
  中國葡萄酒自古有之,源遠流長,伴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春秋。巧的是,留世酒莊與澳門特區政府同歲,堪稱家族酒莊的代表,父親劉忠敏開荒種葡萄,兒子劉海接棒建酒莊,兩代人用了25年的時光成就了一方小而美的精品酒莊,也見證了賀蘭山東麓產區快速發展的過程。酒莊起初以「劉氏」為名,而後更名為「留世」,既與「劉氏」諧音,又蘊含著「流芳百世、流向世界」的含義。
  之前,澳葡政府籌備回歸大典,舉行了多次的試酒會,最後鴻運葡萄牙特級紅酒被選為葡方回歸晚宴,宴請3000多名中外嘉賓的獨家飲用紅酒。因此,回歸過後,鴻運葡萄牙紅酒成為家傳戶曉的「回歸酒」。至今澳門政府部門,社團及企業亦常選用葡萄牙鴻運酒莊特級紅酒作招待款客之用。而二○一七年份的鴻運特級紅酒是慶回歸20周年特別版,酒瓶標籤更是首次由華人創作者設計,是中葡兩地文化及技術的結晶品,意義深遠。
  中國飲食文化綿長而厚重,北方菜的粗獷、江浙菜的細膩、川菜的麻辣、粵菜的清淡,特區政府宴請國家領導人自然是「不差錢」,但怎麼做才能照顧全面,合主席的口味,就十分考驗廚師功底了。是次宴請習近平主席的菜單亮點是,節儉得體,又具中葡特色。菜單均為簡單平民菜式,不見燕窩或魚翅等昂貴食材,十分符合習主席提倡的節儉原則。
  另外,除了傳統中式菜,更搭配馬介休等澳門土生菜,充分體現中葡特色,讓人吃過返尋味,盡展澳門中西美食匯聚的魅力,絕對鎮得住場子。但隨著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不知道熱情好客的特區政府作為主人家,是否有額外準備一份素食菜單,以遷就素食人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不僅在多次講話中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還以身作則,在工作生活中厲行勤儉節約,保持艱苦樸素優良傳統。習近平認為黨員幹部應該「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他用實際行動以身作則。外出考察調研時經常住的就是普通房,吃的是簡簡單單的家常菜,食堂自助餐、大盤菜更是屢見不鮮。
  2012年底,習近平履新總書記不久,到廣東視察吃自助餐,到河北調研吃大盆菜。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總書記一行十人晚餐的菜單上是阜平燉菜、拍蒜茼蒿等4個熱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2013年12月28日上午,習近平出現在北京一家慶豐包子鋪裡,他點的「二兩豬肉大蔥包,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合計21元,被網民親切稱為「主席套餐」。
  對國內考察調研,習近平親自把關方案,要求考察場所不清場閉館,不封路封園,保持原風原貌、不做修飾,在調研中同廣大人民群眾近距離親切交談。多次在專列上午休、過夜,減輕地方負擔,降低接待規格,親自審定菜單,嚴格要求「四菜一湯」。對出訪活動,習近平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團飯店入住天數,能省則省,不要浪費,住地不要豪華,幹淨舒適即可。「兩會」也嚴格按照中央要求,落實節儉辦會,會場內外沒有了橫幅、花壇等裝飾,代表委員們的餐飲也簡單了許多。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前段時間,全紅嬋獲邀到北京參加國慶晚宴,被拍到離場時手裡拿著膠袋與飯盒,似乎是從國宴打包沒吃完的食物,因而引起熱議。「全紅嬋國宴打包第一人」隨即登上微博熱搜,最初有人認為,在國宴這種莊重嚴肅場合下,打包帶走食物有失禮儀。不過更多網友稱讚她不浪費食物,是運動員中的清泉。由於全紅嬋家鄉在廣東湛江,有網民笑指這是廣東人的習慣。
  近年來,以「文旅+餐飲」組合形式出圈的網紅城市和美食不斷湧現。一款美食帶火一座城,成為許多網紅城市爆火的流量密碼。從淄博燒烤到哈爾濱凍梨,再到天水麻辣燙,特色美食不僅為當地餐飲業帶來巨大商機,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城市旅遊業的發展與繁榮。吸引了本地及外地的消費者前來品嘗,城市「流量」的入口被瞬間打開。一款美食如何撬動一城文旅?在澳門,習主席吃的同款馬介休不知可否成為新一屆「網紅」呢?
  美食是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它蘊含著地域的歷史、人文、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在文旅規劃中,我們需要深入挖掘地方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將美食作為連接遊客與地方文化的橋樑。通過品嘗美食,遊客不僅能夠感受到味蕾上的享受,更能深入體會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澳門的馬介休這道土生菜不僅是一道美味,更是澳門這座城市中西交融的體現。
  2017年,澳門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各式美食在小城內百花齊放,但若要探索澳門美食的文化底蘊,澳門土生葡人美食必在前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是澳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源於16世紀,以葡萄牙的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匯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菜品豐富,變化多樣,是澳門的地道美食,體現了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
  澳門土生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全球首個「融合」料理,但很多人對此菜系仍然感到陌生,常誤會它不過是粵菜的一個分支。葡萄牙文化在澳門植根超過40年,在這個背景下,澳門土生菜不但見證了葡萄牙的航海歷史,也見證了充滿活力的澳門社區歷史悠久的美食造詣。
  時間回到14世紀早期,當時葡萄牙以追求貿易增長和香料收購為目標,開始了雄心勃勃的全球拓展之旅。當葡萄牙人在15世紀在印度果亞和馬六甲設立了商站後,他們開始把眼光放到中國。
  一開始時葡萄牙面對不同的挑戰,但最終於1557年在澳門建立居留地,開始了其在中國南端這座小島上長達442年的留居生活。在這個葡萄牙的殖民地上,不少葡萄牙人都和本地女性結婚,讓結合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身份和美食誕生。
  澳門土生菜最大的特徵是食材的多樣性,反映了葡萄牙在航海方面的成就。走進任何一個澳門土生菜的廚房都像打開一個船長的航海紀錄,盡見其貿易征途的精彩:地中海的月桂葉、印尼的椰汁、印度的黃薑和羅望子,以及南美的辣椒、番茄和馬鈴薯。這些不會在傳統粵菜中出現的食材被本地人靈巧地融入粵菜烹調技巧,成就了出色的融合菜。比起傳統粵菜,這款融合菜更接近娘惹菜,在美食世界佔了一個獨特的位置。
  水手是葡國航海史中重要的一環,他們在艱苦的旅程中把葡萄牙的食材和習慣保留下來,並把這些文化帶到澳門。在這些食材中,值得認識的是馬介休,它是經鹽醃和風乾處理的鱈魚,在長途旅程中也不失營養和風味。在今天的澳門,這款食材常被用來做成呈橢圓形的炸馬介休球。馬介休要先在水和奶中浸泡,再加入馬鈴薯、蛋、荷蘭芹和洋蔥拌勻,最後炸香而成。
  美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夠迅速成為旅遊流量的引爆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平臺的流行使得美食的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一個獨特的美食單品,通過遊客的分享和推薦,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流量效應。因此,我們需要精心策劃和打造屬於澳門的美食品牌,將澳門的特色美食作為旅遊行銷的亮點,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品嘗和體驗。
  12月20日上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舉行。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指,澳門作為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為官方語言的地區,在促進中國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平臺作用。「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處處是旅遊打卡地,備受中外遊客青睞。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譽紛至遝來,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聲名遠揚,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在這裡交相輝映,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優勢更加突出,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融合發展的典範。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新聰在澳門社會各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的發言指,「習近平主席在慶祝大會上強調,要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首次對澳門明確提出『拼經濟』的提法要求,我理解,習近平主席所指的『拼經濟』,是全力抓好高質量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只有這樣,澳門才有長遠的未來,廣大居民的民生福祉才能不斷得到長久的保障和提升。習近平主席還提出要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著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著力打造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著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的四點希望,強調要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為全面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澳門特區政府編制《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當中包括要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綜合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
  餐飲是大眾旅遊的基本要素,美食是旅遊的剛性需求。美景看多了,場景豐富了,美食的需求就開始產生。遊客越來越喜歡體驗各地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和特色餐飲,美食成為旅遊吸引物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內容。澳門需要進一步打好服務牌,加大美食和旅遊產業融合力度。
  文旅活動不僅為美食帶來了更多的曝光機會,還能讓遊客在特定的場景中更好地體驗美食的魅力,從而推動美食的發展和傳承。通過「美食+文旅」,推動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本澳居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並加強澳門與世界各地的人文交流,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