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玖勝
行政長官岑浩輝上任後的首次出訪,選擇到廣州,此前他曾表示,將與廣東攜手開創深合區建設新局面,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琴澳居民「心聯通」,加快建成琴澳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把琴澳一體化提升到更高水準。這表明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習主席視察澳門時提出的「四點希望」,因為無論是第一點——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還是第三點——著力打造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要完成這些目標都離不開廣東省的助力,因此此次率豪華團出訪誠意滿滿,當然目的也明確,就是要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廣東省把握粵澳合作涵義與初心,持續深化粵澳合作,為澳門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關係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答題,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澳門社會對本澳產業結構單一風險的認識加深,對產業多元化發展形成更大的共識。因此,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作為新屆政府施政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優先事項,可謂水到渠成,推動起來有了很好的基礎。回顧從二○一四年至二○二四年,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均強調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性,今年更是將其擺在「四點希望」的首要位置,凸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對澳門保持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同時突出新一屆特區政府和澳門社會各界推動產業多元化的緊迫性,澳門對此既動搖不得,更耽誤不得。
澳門作為高度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必須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合作取得發展經濟的動力,這已經為澳門的歷史所證實。區域合作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化,其結果必然是經濟體之間依據各自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區域分工,從而確立各經濟體中在一體化中的專業化與經濟功能。因此,區域經濟合作首先是通過專業化,吸納區域中的各類經濟資源進入,強化與做大不同經濟體中的優勢產業,例如澳門的綜合旅遊休閒業。其次,則是把地區內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跨境投資,向其他具有比較優勢的成員地區轉移,例如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製造業外移澳門,89-90年代澳門製造業進入內地。最後,則把地區中最具競爭優勢(不僅僅是比較優勢)的產業,向其他成員地區擴散,以延伸其競爭優勢。例如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業進入內地。最終實現一體化的經濟區域利益的最大化。資源的吸納與轉移,資本在不同地區的集聚與擴散,正是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機理。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
當前正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的實踐也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主席在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既為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澳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擘畫藍圖、指明方向,也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牢記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心、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確要求。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是新征程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根本遵循。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證明,「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習主席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是新階段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行動指南。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第一次視察橫琴,之後來到澳門,宣示中央政府已決定開發橫琴島,相信橫琴島的開發會給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之後,習近平主席多次考察橫琴,為橫琴發展把舵定向。2021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合作區建設擘畫美好藍圖。時光流轉,昔日蕉林綠野的橫琴如今大道縱橫,成為粵澳深度合作的平臺、「一國兩制」的「交匯點」。習主席高度肯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3年多來的工作進展,強調一定要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攜手開創合作區建設新局面。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是新時代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指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我國面向未來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戰略性舉措,承擔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重任,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嶄新實踐。習主席強調,「澳門+橫琴」正在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希望澳門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整合優質資源,深化協同發展。
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是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澳門提出的要求,澳門要站在大灣區建設隊伍的前列。而無論是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新階段建設,還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離不開廣東省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粵澳之間的高質量合作。
事實上,澳門與廣東地緣相近,關係密不可分,交往頻繁,合作歷史悠久。從《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再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成立,粵澳兩地合作不斷深化優化。五年來,粵港澳同心協力,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從「軟硬聯通」加速提質到「心聯通」走向深化,從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到制度型開放積極探路,規劃綱要的藍圖正一步步變成實景圖。經過多年建設,大灣區貨物、服務、人員、資本、數據等要素不斷交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灣區標準」清單和「灣區認證」專案範圍不斷擴大,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更加彰顯。
其中,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面,廣澳高速公路於二○二二年啟動改擴建工程,南沙至珠海段改擴建項目計劃二○二七年全線建成通車,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條「六改十車道」高速公路;二○一八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二○二三年一月,「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現粵澳之間更為密切、更為便捷、更為自主的交通出行服務,進一步推動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互聯互通,也帶動電子牌照、海關免擔保、保險等效互認、網上跨境申辦等軟聯通規則的解決落實;二○二四年十二月二日,澳門輕軌橫琴線開通,旅客可以乘坐這一全長約二點二公里的輕軌線往返橫琴和澳門,六分鐘就有一班車,助力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三年來,大橋、城軌打通地理隔阻,協力創新突破了制度壁障,粵澳兩地居民生活生產聯動更加緊密。橫琴創新推出「常規公交+多元服務」的「一加五」公共交通新模式,為琴澳兩地居民、企業工作人員提供「點對點」便捷高效的跨區跨境通勤班車服務。
在規則機制「軟聯通」方面,粵澳兩地高層互訪頻密,各領域交流更深入,兩地政府間的溝通機制建設逐漸完善,合作關係更密切。在司法規則銜接方面,粵港澳三地探索成果不斷湧現——大灣區內地九市基層法院常態化接收港澳青年實習;廣州仲裁委員會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建設,共同培育大灣區仲裁市場,常態化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年度仲裁工作白皮書。在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中,廣東聯合港澳創新開發「灣區標準」。目前已累計發佈215項標準,涵蓋32個領域,三地超過1000家企業使用,近百家「灣區標準」示範店落地。粵澳兩地金融市場聯通互聯互通更加緊密,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末,廣東與澳門之間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近2萬億元。
在琴澳居民「心聯通」方面,二○二四年三月一日淩晨零時起,深合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政策,成為國內首個實施該政策的特殊區域,琴澳一體化發展邁入新階段;「澳門新街坊」項目順利建成開售,目前項目認購單位超一千三百個,入住居民超二千五百人;正式啟用澳門政務廿四小時自助服務中心,澳門居民在深合區可辦理十二個澳門政府部門近七十項政務服務;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落地實施,進口支付人民幣境外直接購匯、跨境人民幣賬戶融資等業務先後落地,合作區與境外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
習主席強調,一定要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琴澳居民「心聯通」,加快建成琴澳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把琴澳一體化提升到更高水準。
可以說琴澳的一體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加速器,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路向的探索。因此,新起點上要繼續深化「軟硬聯通」,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全面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準,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成為其中的戰略支點。本澳通過與廣東在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與協調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互利共贏,開創粵澳高質量合作,親密無間共同做好深合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謀劃好第二階段工作和長遠開發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百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