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評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元旦講話」:披著「民主」外衣意在「倚外謀獨」
【中新社北京1月6日電】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近期發表「元旦講話」,多位大陸學者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講話充斥所謂「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意在「倚外謀獨」「以武謀獨」。
展望新年,觀察人士認為,大陸將繼續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不斷充實反「獨」工具箱,堅決打擊、遏制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針對此次講話中多次提及所謂「民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綜合室主任、研究員張華分析,一方面,民進黨當局表面標榜「民主」,實則壓制其他勢力對其施政不力的強力監督;另一方面,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上臺前,打著「民主」旗號換取美西方支持。
他續指,須看清,「民主」僅是「外衣」,所謂國際社會對臺灣「民主」的支持,更是虛幻的假像。
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亦表示,講話不斷鼓噪「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目的在於以所謂「意識形態對立」搞分裂,並借此抹黑大陸反「獨」正義之舉,誤導輿論。
至於講話聲稱強化所謂「防務力量」,信強認為,這與特朗普即將就職密切相關。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一直敦促民進黨當局增加防務預算以從中獲利。因此,不排除民進黨當局為迎合美方,投入更多「真金白銀」。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倪永傑認為,民進黨當局的「民主」敘事和防務承諾對美方而言缺少吸引力。種種跡象表明,美方有可能繼續要求臺灣繳納「保護費」,甚至強制要求其關鍵科技產業「投資美國」。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分析,美國堅持自身利益優先。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符合美方利益,臺灣問題僅是美方對華施壓的工具。
劉國深表示,「台獨」分裂勢力是導致兩岸關係緊張、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禍根亂源,謀「獨」註定是無法達成的政治幻想。隨著對分裂勢力、干涉勢力的震懾能力不斷提升,大陸反「獨」工具箱也將不斷豐富。
就持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劉國深認為,大陸將不斷提升臺灣民眾在大陸生活、創業、就業、學習的便利性、幸福感、安全感。他說,新的一年,期待兩岸相向而行,共同致力於增進民眾福祉,為兩岸各領域合作營造良好環境。
張華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大陸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信廣大臺企臺胞可從各項事業發展中找到定位和機遇。
倪永傑認為,各領域、各層次民眾往來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民進黨當局千方百計阻擋兩岸交流不得民心。希望島內更多有識之士看清時與勢,自覺與「台獨」劃清界限;主動投身交流,多來大陸走走看看,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添磚加瓦。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引爭議 有媒體指「茶壺風暴」爆發
【中新社臺北1月6日電】臺立法機構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柯建銘近日引發多起黨內爭議。臺媒指,因近期一系列爭議言行,此人甚至被同黨民代一致「冷落」,顯示民進黨內部正爆發「茶壺裏的風暴」。
擁有超過30年「立法委員」資歷並長年擔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的柯建銘,被視作該黨在「立法院」的「實權派」。
綜合聯合新聞網、「風傳媒」、中時新聞網等臺媒報導,柯建銘近期爭議,首先是「立法院」去年12月針對「財政收支劃分法」表決時,柯以「腳痛」為由缺席。該法案三讀通過後,分析人士表示,這一結果將嚴重掣肘未來臺行政機構的財政安排。之後,柯又號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封殺臺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提名的一名「大法官」人選。
此外,柯建銘今年1月4日獨自召開記者會,鼓動綠營支持者「雙罷」,即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均為中國國民黨籍)及41名區域「立委」(39名為中國國民黨籍、2名為無黨籍)。
在這之前,賴清德剛表示將邀請「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喝咖啡」,作出所謂「朝野和解」姿態。「風傳媒」報導稱,對於柯獨自召開記者會的行為,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室、臺行政機構、民進黨黨部「根本不知道此事」。
《聯合報》總編輯王茂臻6日撰文指,綠營對柯建銘鼓動「雙罷」反應冷淡,多數民進黨籍「立委」選擇作壁上觀。賴清德早前表示「尊重黨團自主」,絕不意味縱容柯建銘「自主」。
柯建銘精通臺立法機構議事規則,過去曾為陳水扁、蔡英文所倚賴。臺灣時事評論員郭正亮在政論節目中分析,曾作為柯「立法院」同事的賴清德去年上臺執政以來顯露強勢作風,柯建銘則不認為自己只是展現領導人意志的「立法院工具」,矛盾由此而來。
對於此次民進黨爆出內部爭權的「茶壺風暴」,也有分析稱,所謂「賴柯心結」,實則是二人扮演「黑白臉」。如聯合新聞網有報導指,相關事態讓人產生唱「雙簧」之感,毫無與在野政黨溝通的誠意。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