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座談會 探討科技賦能文化傳承

  【本報訊】美高梅昨日與保利文化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的指導下,舉辦「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文博單位交流活動——「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座談會,作為首展開幕系列活動之一,誠邀國有博物館及頂尖文化藝術機構之代表,圍繞科技如何打破文化藝術與觀眾之間的界限,以及如何在觀眾互動中形成歷史意識和文化認同等議題作深入探討。
  座談會亦邀請了來自內地及港澳地區,科技、藝術、文化及歷史相關領域之協會會員、高校學者和學生及文博專家,近150人出席。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引發與會者對相關議題的深度思考,共同探索科技與文化有機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馮小峰致辭表示,保利美高梅博物館以尖端科技為觀者帶來全感官的藝術文化體驗,目前每天接待高達7,000人次。作為首展開幕系列活動之一的座談會,是次活動除了充分運用其强大網絡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雙向奔赴,更深化其連接內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橋樑作用,為與各地館際之間的緊密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携手社會各界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隨後展開座談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孫小兵,保利文化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及保利美高梅博物館理事徐碚,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馬曉娜和澳門海事博物館館長薛啓善等文博機構代表與會,分別發表了對相關議題的見解。
  講者之一的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孫小兵分享時稱,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實物陳列的展覽方式已不能滿足觀眾對文化更深層次的需求。光影、VR、AR等科技和融媒體傳播為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造了更多機遇,豐富了傳播形式,拓寬了傳播管道。此次中心與美高梅和保利文化集團合作舉辦的「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邂逅絲路遺珍」展採用了大量科技與文物融合的展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觀眾與文物之間的關係,促進了文物資訊的完整化和創新化傳播。科技互動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觀眾更主動地去探索和感受文化的魅力,數字科技賦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以新的視角和維度使大眾更加深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