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校擬刪「中國現代史」課程遭批 國民黨「立委」:這是「撕毀孩子的出生證明」

  民進黨當局持續在島內推動所謂的「去中國化」,如今又把腦筋動到了軍隊身上,要求臺軍各軍士官學校的通識教育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
  聲稱中國現代史「過時」
  據臺灣《聯合報》12月2日報道,在臺「國安會」的要求下,同時配合臺「行政院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臺「國防部法律司」「參謀本部人事參謀次長室」與島內各軍官學校高階軍官11月19日在陸軍官校開會決議,各官校通識教育將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改為「世界歷史」,並加入島內外當前國際環境、軍事議題等元素,目的在於提高所謂「臺灣共識」、刪除「過時且不符合實際效益的課程」。同時縮減語文(含《孫子兵法》)、英文課程各兩學分,用來增設「近代思想」以及「人權與民主發展」課程。
  報導披露稱,會後,各校原本建議為配合政策,僅刪除「中國現代史」改為「世界歷史」,考慮到語文、英文等語言能力對軍校生的重要性,向上建議不動其他科目。但11月29日臺「國防部」再次集合各校代表,要求各校照辦,因此確認新制課綱。有知情官員稱,臺「國防部參謀本部」之所以一再召集各校要求配合,是因為臺「國安會」要求務必落實此事,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美琴也「十分關切」。
  如同「隱瞞孩子的血緣」
  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3日發文稱,被全世界認定為研究戰爭藝術必讀的經典著作《孫子兵法》,卻成了賴清德當局去之而後快的內容,其原因竟是擔心中華文化對下一代軍官潛移默化的影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臺「國防部」廢除歷史與兵法教育,正與《孫子兵法》所述背道而馳。他直批,賴清德向美軍陣亡將士九十度鞠躬行禮,而臺軍的新生代卻無緣認識張自忠等先烈楷模?沒有在戰場上開過一槍的現役將領們,有何資格批評前人?實是武德蕩然無存。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2日批評稱,民進黨當局為了「去中國化」,把歷史課綱弄得支離破碎還不夠,如今又把歪腦筋動到軍校生頭上。不了解這段歷史(中國現代史),未來的軍官怎麼認識黃埔建軍初期的胼手胝足,怎麼體會東征、北伐的刻苦艱難,怎麼感念抗戰的重大犧牲?如果臺軍切割了這些,是否連「忠烈祠」也不需要存在?民進黨當局要如何一邊抹去記憶,一邊又辦春秋祭(臺當局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分別舉行向先祖及忠烈殉職人員致祭典禮)?馬文君說,臺軍不學中國現代史,就像隱瞞孩子的血緣,逼著孩子否認自己的出身,撕毀孩子的出生證明。賴清德今年主持黃埔百年校慶,不也說「中華民國在哪里,黃埔精神就在哪里」?如今卻要切斷這段傳承,那麼軍隊是不是連自己的招牌也要砸?
  臺灣媒體人樊啟明質疑稱,如果將中國現代史課程刪除,改為「世界史」,那以後9月3日「軍人節」、7月7日「陸軍節」、8月14日「空軍節」等,這些紀念對日抗戰的軍人節日還要不要過?不少網友直批臺當局「小動作很多」「臺灣都在內耗」,還有人說,「明明就是從大陸到臺灣卻不能說中國史,真是可悲」。
  軍史課本早已「面目全非」
  《聯合報》2日評論稱,島內軍校設有「愛國教育」,這種精神教育以軍隊史、戰役為基礎,與在大陸時期從黃埔建軍、北伐、抗戰等歷史不分可割。臺「國防部」改變通識教育課程,先不說是否有政治意圖,但以縮減語文、英文重要的基礎學分來增設政治教育意味濃厚的課程,這種做法合理性已遭質疑。文章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急於修改軍校課程,或許是因臺軍始終堅持大陸建軍的「黃埔精神」,試圖借此逐步改造現有軍隊,「希望去除臺灣職業軍人心目中的中國元素」。此前就有民進黨「立委」鼓吹小幅修改陸軍官校校歌歌詞,多次被校務會議擋下。
  島內軍史研究人員王念景2日撰文稱,「中國現代史」的時間線貫穿清末到現代的兩岸關係,是島內軍校學生每年政治會考的必考科目,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去中化」的影響下,民進黨當局對1949年之前的歷史刻意回避,對五四運動、北伐與抗戰等事件總是視而不見,並利用政治手段橫加打壓。例如試圖將蔣介石銅像移除,受到質疑後又灰溜溜地移回來;要求更改具有歷史意義的陸軍官校校歌歌詞,也無法得逞,但總能引起話題,造成軍心浮動。如今,民進黨當局又以「轉型正義」為藉口插手基礎教育課程,釜底抽薪,直接對軍校學生下手。文章稱,近些年來島內軍校的歷史課本早已面目全非,但軍校學生應該知道相關歷史,才能瞭解現在,成為和平的愛好者,才能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陳立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