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因為在「立法院」的法案攻防戰中屢戰屢敗,失去了過去「所向披靡」的威風,因而氣急敗壞,提出要發動對「立法院」正副院長及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的「雙罷」攻勢。但民進黨中央卻表示未針對「罷免」具體討論,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表示,「罷免是人民權利,尊重人民自主自發」,「民進黨沒有主動主導任何一個罷免案」。
民進黨中央明確表示並未針對「罷免」進行具體討論,等於是否定了柯建銘的「雙罷」主張,固然是令柯建銘陷於尷尬;而吳思瑤的「罷免是人民權利,尊重人民自主自發」,「民進黨沒有主動主導任何一個罷免案」,雖然並沒有否定柯建銘的「雙罷」主張,但卻表示只能由「立委」或民眾自發發動,民進黨不會捲入,更不會主動發動,更讓柯建銘「裡外不是人」,因為吳思瑤是民進黨黨團的「二把手」,直接否定了黨團「一把手」的主張,柯建銘這個黨團總召的「臉面」往哪兒擱?
在當時,不少人都猜測,吳思瑤是站在民進黨高層尤其是賴清德的角度,講賴清德「不方便講的話」。實際上,吳思瑤除了是在民進黨內與賴清德同屬「新潮流系」,雖然賴清德在當選後宣布退出「新潮流系」,但「流誼」仍在;而且更由於一方面柯建銘因為腳患曾經多次缺席民進黨中常會及「立法院」黨團協商,因而此時黨團的實際工作是由吳思瑤承擔,賴清德對黨團的指令就直接交給吳思瑤;另一方面柯建銘在過去十六年來與蔡英文的關係極為密切,被視為最大的「英派」,在賴清德與蔡英文的扞格仍然存在之下,賴清德也不太信任柯建銘,因而即使是在柯建銘銷假重返「立法院」崗位時,賴清德有些指令也是「繞過」柯建銘,直接向吳思瑤下達。因而吳思瑤的表態,可能也是反映了民進黨高層以至賴清德的意旨。
這未尚不是道理。但從「111司法節釘孤枝」集會活動過程中,有「小草」自行「擺攤」,蒐集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的「連署罷免意向書」,而且居然達到二千份,已達「罷免」第一階段的百分之八十,因而有機會成案,而吳思瑤則指責民眾黨「挺柯文哲是假,搞罷免才是真」,這就讓人們回頭看,原來吳思瑤不贊同柯建銘發動「雙罷」,是擔心「罷免之火」首先燒到自己。
吳思瑤的擔心,自有緣由。在「二零二四」的「區域立委」選舉中,吳思瑤所在的台北市第一選區(北投、士林十三里),原本是藍營優勢區,但吳思瑤於二零一六年成功地將「藍天轉綠地」,而後三度成功連任。而在「二零二四」,吳思瑤對決國民黨北投士林現任議員張斯綱,以張斯綱的實力,吳思瑤頗為危險。但新黨籍的台北市議員侯漢廷,宣布以無黨身份參選,並獲新黨、民眾黨支持推薦,「三腳督」局面被視為此屆激戰選區之一。由於泛藍陣營呈現分裂局面,引發票源分散危機,吳思瑤坐收「漁人之利」,以九萬一千九百五十八得票數,百分之四十七點二二的得票率勝出。而張斯綱的得票數七萬一千八百三十七,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六點八九;侯漢廷則拿下二萬八千五百一十張選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十四點六四。兩者相加,是可以拉下吳思瑤的。
因此,如果在野陣營對柯建銘的「雙罷」發動「反罷免」,吳思瑤被列入「罷免」對象,在在野陣營集中票源投下「同意票」下,吳思瑤就勢必被「罷免」成功,成為柯建銘「雙罷」的犧牲品。而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吳思瑤不能參加該選區的「立委」補選,在野陣營可能會吸取「二零二四」的「鷸蚌相爭」教訓,集中支持一位候選人。倘是當選,就讓柯建銘透過「罷免」進行補選而將「立法院」「翻盤」的圖謀破產。
吳思瑤將會被「罷免」掉,除了是台北市第一選區的選民結構對其不利之外,還因為吳思瑤的「仇恨值」極高。其實,早在五年前,時為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的羅智強,就痛斥吳思瑤是「台北市挺萊豬的第一名立委」「背叛台北市民,等著被罷免吧」後,並宣布已經成立「罷免吳思瑤網路總部」,嗆聲只要吳思瑤敢在「立法院」對開放萊豬進口投下同意票,就讓她成為第一個因為挺萊豬下台的台北市「立委」。
其實,「仇恨值」較高的民進黨「立委」,不止吳思瑤,還有更多,如在「111司法節釘孤枝」集會活動發動前夕,竟然決定更改「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議程,邀請「司法院」、「法務部」率所屬相關單位列席就「號召民眾上街對抗司法審判者為妨害司法公正罪之現行犯?」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的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不過,可能是在「111司法節釘孤枝」集會活動現場「擺攤」進行徵集「連署罷免意向書」的「小草」,是台北市居民,因而沒有對鍾佳濱實行「遠洋撈捕」。
實際上,當日「小草」徵集「連署罷免意向書」的目標吳思瑤、吳沛憶,都是在台北市選出的「立委」,而且也都是在野陣營「鷸蚌相爭」的得利者。吳沛憶是在台北市第五選區(北中正、萬華)參選,該選區過往的選民結構是藍大於綠,但同樣也是在二零一六年選舉時,由獲得民進黨「禮讓」,仍是「時代力量」的林昶佐出線,他也於二零二零年順利連任。然而在二零二四年,林昶佐以此前的諸多因素,宣布放棄爭取連任。第五選區這次有十位候選人,但基本上是民進黨徵召的台北市議員吳沛憶,對上國民黨的鍾小平,以及無黨籍的于美人,也是三強互相競爭。結果,吳沛憶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九點八一,高於鍾小平的百分之三十是點二八,以及于美人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一。倘是發動對吳沛憶的「罷免」,在野陣營投下的「同意票」,應會是高於民進黨的「不同意票」。
但在補選時可能會有麻煩,就是在該選區具有較高號召力的鍾小平,民眾黨對其的「仇恨值」較高,因為是他率先按鈴控告柯文哲的「京華城案」。因此,國民黨不宜提名鍾小平參選,否則又再讓民進黨的候選人得益。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