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也要及早進行承接「粵車南下」的規劃

  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已經於前日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廣州勝利閉幕。大會號召,全省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務實肯幹、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為廣東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而在此前的開幕式上,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二零二五年將持續做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加快「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深化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等。建成新皇崗口岸,優化實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穩妥推進「粵車南下」,推廣「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和貨物「一單兩報」等通關模式。
  由此,「粵車南下」再次成為粵港澳民眾尤其是廣東省內「有車階級」的熱議話題。經過幾年來的對此議題的充分討論,及實施「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的成效並因此而引發港澳車主產生「應當對等平衡」的心理,再加上香港方面承接「粵車南下」的首階段的措施是「粵車」只能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停車場亦即沒有進入市區,而澳門方面應對「粵車南下」的措施也可能參考香港的模式,尤其是當初極力抗拒「粵車南下」的「反對派」在實行「愛國者治港/澳」原則下已經基本「收聲」,因而「粵車南下」的輿情環境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也成為「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的唯一入境廣東的通道,已經突破四百五十萬輛次,目前佔到大橋口岸客車通關量逾六成,成為口岸通行的「主力軍」,港珠澳大橋車流同比更是增長百分之九十,讓落成通車後曾經一度「巧橋難為無車之通」的港珠澳大橋,終於有了真正的「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的景象。在實行「粵車南下」之後,來自廣東的車輛前往香港,必定要經過港珠澳大橋,屆時大橋的使用率將會更高,進一步彰顯大橋聯通粵港澳三地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其實,實行「粵車南下」的意義,更將是超越上述的實務因素,更是促進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橋樑」,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自駕遊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內的人員、貨物和車輛的便捷流通,增強區域內城市的聯繫,提升整體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廣東的車主自駕到香港、澳門,可享受香港、澳門的轉機、商務、旅遊及購物等服務,而香港、澳門也能吸引更多的內地遊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及在建或規劃建設的獅子洋通道、蓮花山過江通道、伶仃洋通道等跨江通道,將加速形成跨珠江口通道群;屆時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真正成型,催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質變,推動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全新引擎。
  與「港澳車北上」是先由「澳車北上」「試點」成功後再推行「港車北上」相反,「粵車南下」是先以香港為「試點」。而且,還是在澳門已經在港珠澳大橋的澳方口岸建有現成的大型停車場,港珠澳大橋的港方口岸卻是為了迎接「粵車南下」而趕建停車場的情況下,而先由香港實施的。這足可見中央和廣東省了解澳門的實際情況,而且也含有「照顧」澳門之意。
  實際上,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去年底發布的《廣東省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粵車南下」首階段擬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入出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不會進入其他市區範圍,離港時亦是原路返回。廣東省會分批有序開放申請,而申請成功的粵車應該自進入香港後的六個月內,駛離香港、返回內地。已持有「粵港兩地牌」的廣東省機動車所有人不需申請,可以直接預約使用大橋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
  從「粵車南下」首階段計劃看,「粵車」車主要向香港機場管理局提交大橋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預約申請,並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的規定提交相應的申請資料。內地口岸、公安、海關、邊檢等部門通過配套信息化系統接收香港方傳輸的機動車所有人提供的車輛及駕駛人信息、大橋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預約信息等數據,提前開展預檢工作,辦理車輛及駕駛人等經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內地的審核及備案手續。
  香港特區即將承接「粵車南下」,這就給澳門特區帶來極大的壓力。但壓力也將會化為動力,尤其是澳門特區已經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邊檢大樓的東側建好東停車場的情況下,澳門特區倘是參考香港特區分兩個階段實施「粵車南下」的經驗,先行實行粵車不能進入澳門境內,只可以停泊在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境外停車場的情況下,澳門特區所具備的設施條件,比香港特區更為優越。
  實際上,香港特區是為了因應「粵車南下」,前年才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境外興建停車場的。當然,由於是採用自動化機械泊位技術設備,因而建設工程週期較短。但澳門特區卻是在二零一八年十月港珠澳大橋通車時,就已經在澳門口岸邊檢大樓的東西,分別建好了停車場。其中西側停車場供澳門居民使用,東側停車場上供來澳遊客使用。因此,如果僅就第一階段而言,澳門特區的條件比香港特區更為優越。
  專供外來車輛使用的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停車場,由地庫一層、地下及地面一至五樓構成,出入口均設於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側的街道。東停車場設有三千個向公眾開放的泊車位(因應公共利益的實際需要,交通事務局可變更上述的泊車位數目)。二零二三年七月二日,《政府公報》刊登行政長官賀一誠的批示,修改《港珠澳大橋邊檢大樓東停車場的使用及經營規章》,規定已登記的車輛可自完成登記手續起計三個小時內進入停車場,且該期間內不得再次為同一車輛進行登記。登記作出後不得變更,但得隨時取消。而根據《公共泊車服務規章》規定,車輛最多可以停泊八日。規章同時規定,當東停車場可供使用的泊車位餘額少於六百個時,擬使用該停車場的使用者須向進行預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行政長官批示規定,東停車場實行免預約免收費。至於供澳門居民使用的西停車場,則要收費,分日間及夜間票。輕型汽車間日票每小時或少於一時收費六澳門元。這就顯得比要收費而且不低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更具吸引力。
  當然,由於第一階段的「粵車南下」不能入境澳門,因而可能對珠海及中山一帶的居民的吸引力不強,因為要轉往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口岸,不如在拱北口岸泊車後出入境澳門更便捷(如是為了在港珠澳大橋「遊車河」,又當別論)。但對於路程較遠的城市的「粵車」司機及乘客來說,卻是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可以進行包括港珠澳大橋在內的「一車三遊」。
  總之,無論如何,澳門特區政府及其有關權責機構,都應當及早做好規劃及各項準備,迎接「粵車南下」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