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社諮會倡優化 琴岸通關及交通配套

  【本報訊】離島社諮會昨日下午召開今年第二次平常會議,多名委員關注橫琴口岸的通關能力和交通配套安排。
  副召集人阮舒淇表示,農曆新年期間,澳門單日入境旅客紀錄再創新高,出入境口岸承載力亦受關注。珠海居民來澳旅遊「一週一行」及深合區「一簽多行」新政策下,預見將來橫琴口岸出入境人流必定會上升,建議提升橫琴口岸通關能力,做好分流疏導工作。在通關流程上,可研究增加通關閘機的可能性,並根據實時客流量靈活調整通道開放數量,增加通關效率。此外,目前經橫琴口岸的巴士路線不多,且線路相對較長,建議可清晰巴士指示牌指引,並於高峰時間加密公共交通班次或增設節假日巴士路線,以疏導人流。
  委員楊榮光表示,「一簽多行」政策實施後,訪澳旅客數量不斷增加,且結構多樣化,對出行安全和旅遊體驗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建議節假日在輕軌橫琴站增設優先通道,協助長者幼童安全登車;加強口岸周邊人員及標識引導,避免人群聚集;利用智能資訊系統發佈實用資訊;利用輕軌站點引流旅客至特色景點及美食區;加強宣傳,利用輕軌氹仔站和媽閣站引導旅客跨區遊覽消費,促進社區經濟互聯互補。
  委員黃景禧表示,隨著琴澳一體化進程推進,橫琴口岸成為居民往返的重要通道。不少前往橫琴的車主選擇將電單車停泊在距離口岸最近的蓮花路停車場,未申請單牌車的輕型汽車也多選擇在此停放。由於澳門側口岸區面積有限,無法短期內興建大型停車場,他提出三點優化建議,包括在非輕軌運營時段增加交通方式,考慮利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停車資源;利用現有的天橋或行人隧道,改善蓮花路停車場與新濠影匯巴士站之間的連接;提前規劃停車場擴建以應對未來需求增長。此外,居民還呼籲開設連接澳門半島、氹仔市區與橫琴口岸的快捷巴士專線,提高通行效率。
  另外,委員夏俊英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交通意外頻發,為提升交通安全,建議優化斑馬線設置、引入智能道路設施,以及修訂《道路交通法》,以提高違規成本和加強宣傳教育。
  夏俊英引述治安警察局數據,本澳2024年全年錄得超過1.5萬宗交通意外,較2023年增幅達14%。此外,檢控人行橫道不讓先的交通違例個案同比增加逾三成,檢控行人違法過馬路則同比大增五成八。交通事故頻發,往往與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道路環境狀況複雜、交通違規成本低等因素有關。
  為創造更安全的出行環境,夏俊英提出三點建議:本澳不少斑馬線設置於路口轉彎位,部分路段更有廣告牌等障礙物遮擋視線,極易釀成交通事故。建議當局重新檢視全澳斑馬線的設置位置,提升行車及行人過路安全。再者,優化道路輔助設施,當局可參考鄰近地區,研判推行智慧斑馬線,以警示燈頻閃方式,提醒車輛減速禮讓行人。
  此外,有意見認為,現行法律對行人亂過馬路、駕駛時使用流動電話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足,未能促使道路使用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建議當局加快推進《道路交通法》的修訂工作,調升相應行為的處罰力度,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