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此次在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後立即啟動的南下考察研討行程,除了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之外,還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這些行程,都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廣東省分別與澳門、香港融合的交接點和前沿陣地。實際上,陪同參與考察調研的廣東省長王偉中,除了是兼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委會的「雙主任」之外,也是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常務副組長(組長為省委書記李希)。
從公開的報導看,夏寶龍在橫琴深合區調研的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和合作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去年底視察澳門、考察橫琴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橫琴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大意義,把橫琴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壓實責任,制定任務清單,紮實推進落實。
而夏寶龍在考察調研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後,與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座談會上進行四個小時的交流後也提出,「希望特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並期望粵港澳大灣區更多互惠合作、聯動發展。」
儘管澳門及橫琴深合區的情況,與香港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情況有所不同,其實中央的宗旨及要求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破解港澳在發展經濟中遇到的困局,促進港澳的經濟發展,及推動港澳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而夏寶龍對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的諄諄囑咐,同樣也適用於澳門特區和橫琴深合區。
在記憶中,夏寶龍提到的「敢於破局」,是中央官員歷來在談及港澳尤其是香港事務上,首次使用的。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詮釋,「破局」的主要涵義是,破解困難局面,使情況得到改善。而根據夏寶龍講話的場景意蘊來分析,就是香港特區政府在面對複雜局面時,應當而且能夠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解決方案,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管治能力。「求變、識變、應變」,唯有革除各種窒礙阻力,欲立之事才能大行其道。
因此,夏寶龍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敢於破局」,是夏寶龍與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經過四小時「深入交流」後,可能發現特區政府的未來部署仍缺創新思維後的「敲醒」之語。「敢於破局」,既是鼓勵亦是鞭策,甚至帶有督促性的「壓力」。正因為如此,這兩天香港的自媒體就明言暗喻,如果香港特區政府的「責任人」思維變化進度仍然緩慢,在中央多次鼓勵、鞭策無果之後,可能就會「換球員」。
實際上,雖然大灣區的建設有了長足的進展,但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階段」重要論斷,及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宗旨要求,仍然有較大的距離。具體在橫琴深合區建設方面,不但是要讓習近平主席提出「警告」:「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這個定位要把握好,不能發展一些與這個定位不一致的產業項目。」並再次強調,「一定要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堅定落實規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而且還進一步提出「三個要看」及「有沒有」的具體標準要求。
習主席還強調,在新的起點上,希望大家按照中央要求,銳意改革、聚力攻堅,攜手開創合作區建設新局面。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琴澳居民「心聯通」,加快建成琴澳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把琴澳一體化提升到更高水準。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打造優質生活環境,為澳門同胞在此生活、就業、創業提供便利。充分用好中央給予的各項支持政策,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
習近平主席提到的「銳意改革、聚力攻堅」,與夏寶龍首次提出的「敢於破局」,精神上一樣的,只是有所「輕重」而已。
因此,夏寶龍這次南下,就是以「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理念,檢查和督促澳門特區必須精準領會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的精神,及對開發橫琴的「初心」,並既雷厲風行、快馬加鞭,又腳踏實地、紮實苦幹地將之落到實處,抓住歷史機遇,勇於擔當、善作善成,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
橫琴深合區如何「改革」?如何「攻堅」?以至如何「破局」?尤其是在加強特區政府不同範疇的統籌協調,從政策、法律、資源投放、人力保障等各個方面加大對合作區建設的支持力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澳門特區政府及工商百業到橫琴投資創業的積極性?看來還需對深合區目前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的現狀中,進行適當的「改革」、「攻堅」以至是「破局」。
其中就以「共享」為例。筆者月前提出的建議:修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中有關合作區的國民經濟核算指標數據(GDP)納入珠海市統計的規定,改由珠海市與澳門特區「共享」,以解澳門特區目前經濟體系仍然難以消除單一狀態的「燃眉之急」。當然,稅收和國有土地出讓收入,仍然由合作區與珠海市均等共用,就獲得不少讀者朋友的認同。
實際上,要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當然首先就是要設法改變目前經濟結構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情況。為此,澳門特區政府已經制定《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並積極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但即使是這些新興產業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其所能生成的「GDP」數值,都將難以扭轉博彩業所產出的「GDP」數值仍然佔有重要位置的狀況。
因此,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擬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的過程中,時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的賀一誠就不斷公開提出,在橫琴的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企業的產值及稅收歸於澳門特區。但遺憾賀一誠的呼籲並未得到接納,《條例》仍然規定,深合區的稅收和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由合作區與珠海市均等共用;深合區的「GDP」納入珠海市統計。
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澳門特區政府和工商各界到深合區投資「四新」產業的積極性:雖然可以便利於澳門居民的就業生活,但卻未能解決澳門特區最急迫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其中一個要素:大幅降低博彩業在「GDP」數值的佔比的問題。
當然,賀一誠所訴求的「深合區澳門企業稅收歸於澳門特區」,並不現實,何況澳門特區「不差錢」;現在最關鍵的是必須大幅提升非博彩業的「GDP」佔比,因而賀一誠所提的「深合區澳門企業的『GDP』產值歸於澳門特區」的部分,還是符合習主席所說的「初心」的,而且也能進一步鼓勵澳門特區政府和企業到深合區投資的積極性。
因而就要看各有各方面,是否就此「敢於破局」。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