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掀起AI熱潮,該領域人才在今年春季招聘中非常搶手。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週刊》最新一期刊文指出,技術理想主義、組織文化、團隊實力、資金等都是吸引「AI頂級天才」的相關因素。
據智聯招聘日前發佈的《2025年春招市場行業週報(第一期)》,春招首周,AI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3.4%,居行業第一;AI工程師求職人數增長69.6%,居職業榜首,平均招聘月薪超2萬元(人民幣,下同)。
AI人才的稀缺性顯著。據脈脈高聘人才智庫去年9月的數據,雲計算、搜索演算法、大模型演算法、DSP開發、反欺詐-風控演算法5個崗位連續2年位列人才緊缺度前十。
為了「搶人」,互聯網大廠、初創公司開出百萬元年薪已不是秘密。但背後難題在於,真正的「天才」可能千金難求。
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佈的《2025AI技術人才供需洞察報告》,近一年最稀缺的AI技術人才崗位是演算法工程師,人才需求占比超67%;其次是圖像演算法、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在招聘崗位中,年薪50萬元以上的崗位占比最高,約31%。
該報告顯示,AI技術人才擁有碩博學曆占比達73.0%;人才數居前五的專業分別是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資訊、機械工程和電腦技術。
AI技術人才呈現年輕化特徵。上述報告稱,在近一年的AI技術活躍人才中,30歲以下人才占比達59.9%,其中25至30歲人才占38.3%。
「多年來,AI已經對整個電腦領域的就業和產業發展帶來巨大衝擊。」杜克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陳怡然說,一方面,對初級程式員的要求已經降低,市場對基礎的電腦畢業生的需求可預見性地下降;另一方面,真正「養得起」大模型的頭部玩家很少,大部分企業是在此基礎上做二次開發或應用產品,儘管會招收很多工程師,但能夠吸收的人才總量是降低的。
吸引和留住AI人才,是全球性挑戰。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在2022年的一項全球人工智慧商業高管調查中指出,102家企業中,逾半數中國受訪者稱難以找到合適人才來填補與AI相關的關鍵崗位空缺。
但從趨勢上看,近年來,中國培養了越來越多的AI人才。美國麥克羅波洛智庫(MacroPolo)表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已在2000多個院系中增加AI專案,其中300多個專案位於頂尖大學。
MacroPolo發佈的《全球人工智慧人才追蹤》報告顯示,短短3年,來自中國的頂尖AI人才增長已使全球人才格局發生諸多變化。
麥肯錫在2023年7月的研究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AI為中國帶來的潛在價值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隨著各大企業競相挖掘這一價值,中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增至600萬;同時,國內外大學及現有頂尖人才儲備只能提供約200萬。即便市場出現收縮,人才招募仍會越來越難。
《中國新聞週刊》指出,如何填補AI人才缺口,提升中國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將持續考驗著未來的教育體系、就業市場、企業發展、營商環境等。
國家網信辦查處82款侵害個人資訊權益的App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據中國國家網信辦官方網站19日消息,國家網信辦依法集中查處82款侵害個人資訊權益的違法違規App(手機應用程式)。
國家網信辦稱,近期,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App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未按法律規定提供刪除或更正個人資訊功能等問題,國家網信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依規查處「開個密室館」等82款違法違規App(含小程式)。
經查,「開個密室館」等4款App存在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問題,依法依規予以下架處置;「動態壁紙帝」等78款App存在未按法律規定提供刪除或更正個人資訊功能問題,依法依規責令限期1個月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規予以下架處置。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法強化個人資訊保護領域監督管理,堅決維護民眾個人資訊權益,不斷提升網路空間法治化水準。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