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代表:深化閩臺交流 促兩岸心靈契合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6日電】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委書記王進足6日回應媒體提問表示,近些年來福建注重以文化為紐帶,深化閩臺人文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當天下午,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福建代表團舉行全團審議,並向媒體開放。70多家境內外媒體的100多名記者早早來到現場,媒體區座無虛席。
審議結束後,進入答問環節。福建作為大陸對臺第一線,臺灣民眾登陸的「第一家園」,兩岸融合發展是媒體關注焦點之一。
王進足指出,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閩臺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有80%以上的臺灣同胞祖籍地就在福建。閩臺鄉親往來十分密切,不管是400年前還是今天,閩臺融合發展都具有天然優勢。
他以漳州市為例說明,基於福建的特殊優勢,針對兩岸融合做了大量有效探索。包括開展教育、醫療、文化等五大板塊,與臺灣有關方面全面融合,來帶動全域融合發展;以建設世界閩南文化教育中心為抓手,充分發揮「語同音、歌同調、俗同風、食同好、神同源、祖同宗」,在增進兩岸文化共情、情感共鳴等方面下足功夫。
王進足寄語媒體朋友,與福建一道,以慎終追遠、敬祖愛鄉的中華優秀傳統,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文化認同與融合發展,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資料顯示,2024年,福建對臺民間交流成體系化規模化開展,已累計舉辦300多場主要涉臺交流活動,參與臺胞超3萬人次,成為兩岸民間交流最活躍的區域。
臺灣學者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大陸在既有方向上推進對臺工作
【中新社臺北3月6日電】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受到臺灣專家及輿論高度關注。多位學者6日表示,報告涉臺部分表明,大陸將在既有方向上持續推進對臺工作。
當日,臺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在臺北舉辦座談會。該校政治學系教授寇健文表示,此報告涉臺表述延續大陸方面對臺大政方針。外界關注報告提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這亦是大陸對臺工作大方向保持確定前提下的舉措,大陸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是以實現完全統一為最終目標。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在會上指出,報告涉臺表述一方面強調反「台獨」和反干涉,另一方面提出持續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這延續了2025年對臺工作會議的總基調。
與會學者亦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其他方面內容。對於報告提及「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宣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在會上表示,大陸官方檔近期多次提到世界多極化的表述。他認為,在大陸看來,多極化發展是國際關係的必然趨勢。報告的表述顯示大陸方面將在宣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方面更加積極有為。
王信賢認為,大陸強調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並以此作為反制外部勢力破壞多邊貿易體制的應對之舉。
此外,臺灣媒體中央社、《聯合報》等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有百餘字,其中新表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應予關注。
臺灣《遠見》雜誌發文指出,報告涉臺表述的字數相較2024年明顯增多。其中用字遣詞,最大特點是鮮明地指出「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民族復興偉業」,這是大陸對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臺灣《工商時報》6日社論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提振消費」的內容。該篇社論認為,大陸民營經濟可望迎來新一波發展,進而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大陸消費市場值得期待。
臺灣工具機業者盼兩岸合作共用AI機遇
【香港中通社3月6日電】2025臺灣國際工具機展正在臺北舉行,多家臺灣廠商期望與大陸展開合作,搶抓人工智慧(AI)機遇,在智慧產業、機器人設備、未來智造等領域把握先機。
2025臺北國際工具機展3日在臺北開展,以「整合創新、智造未來」為核心理念,吸引約千家廠商參展,共設置逾6000個展位。展會因應AI熱潮,設置「AI和機器人」「未來智造」及「綠力永續」三大主題展區,並新增「AI、控制系統與智慧製造區」及「創新應用產品區」兩大亮點展區。
在「AI、控制系統與智慧製造區」,臺灣機械製造商上銀科技除了展示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還提供了機電類整合產品的展示。上銀科技大中華區行銷業務專案副理蔡朝軒表示,公司在大陸的業務正朝人形機器人及AI方向發展,除了產品的銷售,還幫助客戶進行應用方面的問題解決及配套技術支持。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