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2025年全國兩會於11日落下帷幕。多位海外華僑華人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表示,此次兩會內容既聚焦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提振消費等發展議題,又回應共同富裕、老有所養等民生期盼,是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窗口,也為海外華僑華人發展帶來明晰「風向標」。
「透過中國兩會,國際社會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真切體悟到中國的胸懷擔當。」澳大利亞澳中人民友好交流協會會長田飛表示,中國兩會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向世界傳遞希望和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美東山東同鄉會永久榮譽會長王立智表示,中國兩會提及共同富裕,不僅關注中國民眾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層面的富足,還重視文化、娛樂等精神層面的富裕。中國正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鼓勵民眾開動思想、增收致富,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兩會期間,圍繞民生福祉的諸多討論,既體現了國家治理的溫度,也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了新視角。」英國中華藝術中心主任毛埴鋮表示,兩會提及「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居家養老」等內容,未來,中英兩國可以在養老產業技術、社區服務模式上深化合作,助力「老有所養」邁向更高水準。
中國泰國商會副會長許馨雄關注創新鏈、產業鏈相關內容。他表示,兩會期間,中國政府密集點題提振消費,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推動消費提質升級。作為深耕消費領域的華商,他將深入剖析消費者新需求,創新多元化、融合化消費新場景。在滿足中國市場旺盛需求的同時,借助「鏈主」效應,打造本土化新產品,為中國市場注入消費新活力。
「今年中國兩會,『人工智慧+』成為熱詞,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實力。」馬來西亞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總會長李中平表示,中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活力。「中國科技創新的經驗值得學習。作為僑胞,我們將繼續助力搭建交流平臺,幫助馬來西亞企業與中國企業展開更為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尋找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多種可能。」
巴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永久榮譽會長尹楚平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是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中國正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相信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成果將惠及更多國家、更多民眾。
「202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預計『十四五』經濟增量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我從數據中感受到中國發展的朝氣與活力。」中國在韓青年聯合會會長崔慶峰稱,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給廣大華商吃下「定心丸」。如今,越來越多的華商從廣闊的中國市場尋找發展機遇,為中外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牽線搭橋。
外媒看兩會:展現中國經濟韌性與科創熱潮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綜合消息:中國全國兩會11日落下帷幕。兩會期間,經濟增長目標、民營經濟、人工智慧(AI)等成為外媒口中的高頻詞。多篇報導稱,從兩會這一窗口,看到中國對經濟發展的信心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網站文章認為,中國政策制定者為2025年設定了合理的發展預期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良好前景。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中國將2025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這是中國連續第三年保持相同的增長目標。「2024年,這個亞洲強國實現了這一目標,全年GDP比2023年實際增長5.0%。」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信心」成為兩會的流行語。在人大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信心」一詞被使用近十次。這種「信心」不僅出現在政治場合。街道上,國產新能源汽車在車流中穿梭,提醒人們中國成功地推動自身成為綠色科技的領導者。還有票房創紀錄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及取得突破性成功的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你可以問DeepSeek」已成為人們閒聊時俏皮而自豪的口頭語。
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向民營經濟再派「定心丸」,強調政府將保障民企合法權益,並且會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報導稱,在當前的科技熱潮下,中國主要經濟官員承諾,將繼續鼓勵科技創新,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並加強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
「中國表示將加大對人工智慧和科技創新的支持。」路透社注意到,「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導稱,中國提出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還計畫探索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組織模式,並推動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
《聯合早報》說,人工智慧成為廣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的討論焦點。廣東代表團三個小時的會議中,「人工智慧」一詞被提及至少50次。多名代表重點探討AI在各領域的賦能作用,包括低空經濟、機器人、製造業、新能源、教育和人才培養等。
馬來西亞《星報》網站刊載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的文章稱,中國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使人工智慧成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隨著AI大模型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正在採用大模型系統,加速數位化轉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中國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刊文稱,當前,以人工智慧、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中國迅速崛起,「人工智慧」成為近期高頻詞。DeepSeek、人形機器人等創新成果受到全球關注,人們對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有許多觀察和期待。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