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助企業破浪前行

鄒玖勝
  澳門博監局日前公佈,今年三月賭收為196.5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5.03億元升0.8%;首季賭收為576.57億元,按年升0.6%,基本持平。惟計算下來首季平均每月賭收僅192.2億元,不及去年底官方預期平均每月200億的指標。經財司長坦言本年度財政收入可能不如預期樂觀,強調必須認真研判未來經濟形勢,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審慎理財。誠然,現時澳門面對很多不確定性,更需要是以多元化應對,並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及人才儲備等方面持續努力,激發澳門經濟活力。
  2025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亦將謀篇佈局,同時是第六屆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以來,受惠於中央的惠澳政策,包括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別實施赴澳門旅遊「一週一行」及「一簽多行」,澳門入境旅客數量持續增長。此外,最新一期本地居民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準,去年物價整體保持平穩,二四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為四千○三十三億澳門元,按年實質增長百分之八點八。然而,當前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美國開徵「對等關稅」,對中國徵收三成四關稅,但連同此前已加徵關稅,商品實際關稅率達百分之五十四。中國作為對美出口大國,將受到衝擊,對澳門也有影響。雖然澳門主要從事服務貿易,以向內地輸出旅遊服務為主,與美國的貨物貿易往來較少,故美國關稅政策對澳門未有直接衝擊。但間接角度分析,美國的關稅措施影響內地貿易出口表現和外部需求,進而影響內地經濟復甦進程,內地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意願受影響,來澳旅遊的人數和消費力下降,阻礙澳門旅遊業復甦,而這無疑將為本澳企業帶來巨大挑戰,特區政府要重視相關問題,政策層面須要深入研判國際市場的變化,做好預案,對症下藥。
  而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國家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明確提出「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強調破除市場壁壘、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法治保障等關鍵舉措。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希望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習近平講話以及座談會召開體現國家重視經濟、民企發展,為內地民營企業注入強大信心,也為澳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定了明確方向。
  有學者就表示,民營經濟在內地經濟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創造就業主力軍,也是推動創新的關鍵力量。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旨在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發展趨勢,對澳門來說意義非凡。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快速發展,但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博彩業等問題依然凸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澳門面臨的重大課題。倘內地的民營經濟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蓬勃發展,澳門也可從中受益,令澳門的獨特賣點更顯著。如澳門現時著力發展的非博彩旅遊領域,包括體育、文化、會展等,倘澳門與內地民營企業合作,潛力巨大。又如澳門著力實施「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可憑藉作為自由港並享有稅收優惠、資金流動自由等政策優勢,吸引內地民營企業來澳投資,實現經濟溢出效應,讓內地民營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澳門。然而,要讓內地民營企業落戶澳門,還需多方努力。澳門首先要提升自身競爭力,為民營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和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要精準找到與國家支持民營經濟政策的對接點,把內地民營經濟的產業鏈延伸至澳門,如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緊密聯繫,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為內地民營企業搭建走向國際的橋樑。在上述過程中,特區政府可發揮積極作用,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與民營企業開展創新合作,如通過入股、參與經營等方式,深度參與到經濟活動中。這樣既可為民營企業提供支持,也可確保澳門從合作中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事實上,中小企業是本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經濟持續發展及健全就業市場貢獻良多。特區政府多年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企業經營及發展。包括從財務支援、拓客引流、促進消費、升級轉型等多個方面,支持中小企業持續經營、創新發展和提升經營能力,同時著力優化社區營商環境,為不同社區注入活力。如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政策研究室曾制訂「支持中小企行動計畫」,而近年來,隨著計劃的有效執行,特區政府在扶助中小企方面已形成一個支援體系,讓中小企在資金方面得到較大幫助,政府各部門提供不同支援服務,為中小企提升經營能力及競爭力,例如招商投資促進局每年在內地不同城市舉辦大型綜合巡迴推廣活動「活力澳門推廣周」,致力於推動澳門中小企業與內地企業交流與合作,實現澳門中小企業「走出去」理念。同時,特區政府一貫鼓勵和幫助中小企業與葡語國家合作,充分利用澳門的中葡雙語人才等優勢提供服務。不少澳門中小企利用本身優勢與葡語國家合作發展,且部份企業已有長期商貿往來,從而促使澳門長久地擔當起橋樑和平臺角色。
  在經營管理方面,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一直推行的ISO國際管理系統認證,近年受到愈來愈多中小企重視。科技創新方面,目前除了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中小企提供研發資助外,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亦提供資訊科技發展培訓、科技應用等提供支援,促進中小企在跨境電商、電子支付方面有相當不錯成效。
  此外,由經濟局發動、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承接開發的「澳門中小企360營商資訊平臺」,協助本澳中小微企綜合性資訊匯集及採購交流,讓本澳中小微企簡易地獲取政府各部門發布相關資訊。
  為協助中小企融資,經科局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企業融資貸款利息補貼》三項計劃,以助中小企解決資金周轉問題。為鼓勵及推廣應用更多科技工具,經科局推出「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協助社區內更多行業的商戶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同時,政府大力推動非博彩元素、活化6個歷史片區,去年開始還推出「週末北區消費大獎賞」、「全城消費大獎賞」,期望刺激社區經濟,帶動中小企經營。
  誠然,激發澳門經濟活力的關鍵在於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因為民營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營商環境的優劣,企業家感受最直觀。雖然特區政府目前也在支持中小企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似乎仍可再進一步。在中總日前舉辦的「澳門工商業座談會」上,多個行業代表就積極建言,期望從政策層面給予有力支持。如代表建築置業業界發言的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會長莫志偉表示,在小型商業裝修工程審批等私人工程項目發展方面,建議土地工務局僅負責行政審批,技術審批可由技術員、工程師或則師負責,加快批則速度。並建議加快電子化入則進程,使用電子化檔及相關軟件進行工程項目管理。大力推動部門提升電子化行政程式,以提高效率。代表綜合休閒產業發言的新濠集團董事鍾玉文表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澳門營商環境的競爭力是吸引海外企業的關鍵考慮。建議進一步優化企業審批,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增加企業投資吸引力;強化跨部門協同合作,優化審批及精簡流程;進一步拓展電子政務,完善電子化平臺,便利企業和居民。代表手信製造業發言的咀香園餅家行政總裁黃若禮表示,目前外賣牌照的申請過程相對單一,經營者必須確保活動場所符合一系列特定標準,對手信業商戶造成困難,尤其是博企商場內的手信店舖,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建議政府考慮以下政策措施:一、降低外賣牌照申請門檻,根據商戶的營運模式和產品類別,設立不同類型的外賣牌照,以便適用不同行業的商戶。二、政府與技術公司合作,推出針對手信商戶的技術支援計劃,為手信商戶提供必要的設備及技術支持。代表藥業零售業發言的澳門大藥房商會理事長吳慧紅表示,現時開藥房申請牌照,無論是搬舖或開新舖,倘檔齊備,需四至六個月才可持牌營業。藥房除白交這段時間的租金,還要配置藥劑師,猶如「未見官先打八十」。雖然舖租有所回落,但某些地點的舖租仍然高昂,甚至加租。建議政府推行「發牌預審及備案制度」,符合資格的樂房通過預審,提交完成裝修備案即可開業,縮短空檔期,將可大幅縮減開舖或搬舖成本,提高藥房議價能力。
  可見,有關繁瑣冗餘的行政審批手續已成為長期以來困擾業界發展的痛點。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政府部門對企業每增加一個審批層級,企業交易成本平均增加百分之八至十二。近年來,電子政務快速發展,為商界降低部分行政成本。今年初上線的「商社通」服務平台首推七十八項服務,其「一站式」專區打造的全新「聯合申請及審批平台」,讓涉及發牌程序的多部門及公司以標準化、規範化模式同步處理及審批,提高程序透明度與行政效率。具體成效如何,能否切實滿足企業需求、符合商界期望,還需商界多提意見,持續完善平台作用。內地積極推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甚至成為一種標配,值得澳門借鑒。
  總之,為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澳門應不斷深化政務改革,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同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打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來澳投資興業。希望如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承諾的那樣,各行業代表提到的行政優化建議已記錄在案,經財範疇可做的會盡快做,達到「有條件的先做,須要創造條件去完成的也會有時間表」;一些跨範疇的行政優化則會由行政長官協調推進,巿場協作也同樣重要。政府財政上有作為,在行政業務、流程改善、治理優化、引導巿場都要同步進行。期望真正做到「政府搭檯,企業唱戲」,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拓展與創新業務,真切感受到政策的便利與支持,從而提振企業的營商信心。
  當然,對於企業自身而言,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工商業界作為推動經濟的重要力量,要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提升中小企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同時,積極參與深合區建設,做好「一國兩制」制度銜接,推進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推動「四新」產業發展,助力澳琴一體化,深度對接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推進國家加快構建高水準對外開放新格局。只有這樣,澳門經濟才能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並在「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中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