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表示,民生為大。本屆政府將堅持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市民的柴米油鹽放在心上,用心解決好廣大市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不斷實現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25年現金分享計劃,符合條件的永久性居民10,000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6,000澳門元。養老金調升至每月3,900澳門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0,000澳門元。
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表示,民生福利政策需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財政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平衡好短期支出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改善民生,要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民生福利水準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之上。應當看到,當前澳門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財政收入來源結構單一,剛性財政支出較大。因此,我們必須善用財政資源,貫徹精準扶助、政策傾斜、資源下沉的方針,在量入為出的原則下,精準幫扶「一老一小」、殘疾人士和弱勢群體,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促進社會公平。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將延續多項稅務優惠及惠民措施。在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後,適時完善現金分享制度,將節省的開支用於增進民生福利和促進社區經濟發展之上。2025年現金分享計劃,符合條件的永久性居民10,000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6,000澳門元。
岑浩輝表示,優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輸入外地僱員僅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嚴厲打擊非法工作與虛假聘用。完善本地員工晉升機制,推動落實綜合旅遊休閒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開展增加產假和年假日數的研究。深化勞資關係法治化建設。優化職安健管理。發展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針對澳門就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將研究設立綜合的職業培訓平臺,因應行業調整,針對性設計課程、投放資源。開展高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及銜接高等教育的研究,加強與應用型高等院校及企業的深度合作,塑造產教融合新形態。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推出「就業+培訓」專項計劃。優化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將更多不同領域提升專業技能的證照考試納入資助範圍,助力居民提升就業競爭力。
岑浩輝表示,精準扶助弱勢群體。推動福利向低收入群體和弱勢、困難群體傾斜。向援助金受益家庭額外多發放1個月全額援助金。普通殘疾津貼金調升至每年10,000澳門元,特別殘疾津貼金調升至每年20,000澳門元。殘疾金調升至每月3,900澳門元,失業津貼、疾病津貼等也將適當調升。持續發放照顧者津貼。繼續資助殘疾人士購置輔具及特殊家居設備。繼續推行「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託制度」,保障有實際需要的弱勢家庭的幼兒能優先獲得服務。調升養老金和敬老金。參考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並因應本澳近年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調升養老金及其他社保給付的金額,養老金調升至每月3,900澳門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0,000澳門元。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建立健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體系。2025年將開展下一階段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26-2035年)的規劃工作,期望透過全社會的努力,改善長者生活,共同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長者友好共融社會。
推進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的工作。繼續為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開立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個人帳戶,向首次合資格的個人帳戶注入一次性鼓勵性基本款項10,000澳門元。額外向符合條件的居民公積金個人帳戶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澳門元。持續評估強制央積金的可行性。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多管齊下積極應對少子化問題,創設育兒津貼,向澳門永久性居民中未滿3歲的嬰幼兒每人發放每月1,500澳門元、每年共計18,000澳門元的津貼,出生津貼調整至6,500澳門元,加強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支援,鼓勵生育。結緍津貼調升至2,220澳門元。制訂托兒服務發展方案,致力提供持續且優質的托兒服務,分擔雙職家庭照顧幼兒壓力,為育兒家庭創設友善的托兒環境。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為居民免費提供有限度的輔助生殖服務。更好促進「性別平等」和「家庭友善」的良好氛圍,開展下一階段「澳門婦女發展目標」的規劃工作,推進婦幼事務發展。
岑浩輝表示,完善康復服務。將社會服務資源下沉至民間社服機構,推動本澳社會服務的發展。開展下一階段康復服務行動計劃(2026-2035年)的規劃工作,以智能科技、無障礙建設、社會共融環境作為相應服務的重點發展方向。因應早療和院舍服務的需要,於北區籌設1間早療服務設施,新增44個早療服務名額,於東區-2地段籌設1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和1間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新增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40個,以及康復服務名額100個。
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將「無障礙輔助主任先導計劃」有序推廣至所有公共部門的對外服務場所。研究設立嘉許計劃,鼓勵私人企業完善無障礙環境,並持續優化公共部門和社會服務設施的無障礙條件,為殘疾人士和長者創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環境。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有效發揮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優化澳門醫療服務體系,為澳門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就醫選擇。推動公共醫療服務發展,加強仁伯爵綜合醫院與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協作,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分流病人,縮短專科門診和醫療檢查等服務的輪候時間,提高專科醫療能力,改善住院服務,提升市民就醫體驗。完善社區醫療服務。東區-2衛生站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可提供服務。強化公營、非牟利和私營醫療機構三方的合作,分流衛生中心慢性病患者到非牟利醫療機構的社區門診。提升智慧醫療服務,利用電子化手段優化手續流程,便利市民就診。逐步籌劃和發展協和澳門醫學中心成為本澳高水準培訓機構,為本澳醫療人員提供高素質的延續醫學教育和持續專業發展平臺。設立家庭醫學培訓基地,為非牟利和私營醫療機構的醫療人員提供系統性的培訓。醫療券金額調升至700澳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