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 GDP.基尼系數.生活滿意度 綠色 GDP.基尼系數.生活滿意度

本欄昨日引用了英國「新經濟學基金會」提出的「國內進步尺度」〔MDP」概念。由於這個概念包含了「環境代價」及「資源耗費」的組成元素,故有讀者詢問,「MDP」與現在正在盛行的「綠色GDP」概念,是否同一回事?

應當說,雖然「MDP」含有「綠色GDP」的元素,但並非等同於「綠色GDP」。因為它的全部內容,除了是「綠色GDP」所強調的「環境代價」和「資源耗費」之外,還有「綠色GDP」未有考慮的「社會進步狀況」尤其是」福利狀況」。

實際上,雖然「GDP」能較準確地說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產出總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程度的統一標準,但GDP核算體系仍然存在著一些統計上的技術缺陷。由於在經濟產出總量增加的過程,必然是自然資源消耗增加的過程,也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過程。故我們從GDP中,只能看出經濟產出總量或經 濟總收入的情況,卻看不出這背後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其實,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能增加GDP。例如,發生了洪災,就要修堤壩,這就造成投資的增加和堤壩修建人員收入的增加,GDP數據也隨之增加。再例如,環境污染使病人增多,這明擺著是病苦和損失,但同時醫療產業大發展,GDP也跟著大發展。既便從社會學角度看,GDP也不能反映社會貧富差距,不能反映社會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國民的淨福利水平,不能反映國民生活的真實質量。而綠色GDP是指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是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後的國內生產總值。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然而,由於澳門地區的經濟活動及結構,並無第一產業,而是以第二及第三產業為主,故在生產過程中,較少涉及到環境問題,更不會出現所謂「掠奪資源」情況。故此,「綠色GDP」在澳門地區的實際運用意義,並不是十分重要。何況,它是屬於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概念,與特首何厚鏵提出的主要針對居民生活的「提升市民的綜合生活素質」,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因此,「MDP」比「綠色GDP」更為貼近現在進行的「綜合生活素質」研究工作。

其實,比較貼近「綜合生活素質」研究工作的,另外還有兩個概念,其一是「基系尼數」,其二是」生活滿意度」。其中「基尼系數」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一九二二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基尼系數」若低於零點二表示收入絕對平均﹔零點二至零點三表示比較平均﹔零點三至零點四表示相對合理﹔零點四至零點五表示收入差距較大﹔零點六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由於「基尼系數」給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數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克服了其他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和普遍採用。

最近一個時期,有關拉美一些國家發生社會動亂的新聞不絕於耳。人們不免感到困惑: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的人均收入已達三千美元以上,個別國家甚至超過五千美元。這些總體收入水平高於東南亞的拉美國家,為甚麼還是持續不斷地發生社會動亂呢?世界銀行近日公佈的一份關於拉美貧富差距的研究報告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該報告認為,拉丁美洲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地區,而且這種現象仍在繼續發展。目前拉美平均「基尼系數」已達零點五二二,遠遠高出經濟發展水平與其相近的東歐和東南亞國家。實際上,天然氣的開採和出口可以為玻利維亞提供大量的財富,但是土著居民卻無法從經過自己土地的天然氣管道建設中得到利益,搭上發展的列車。相反,他們還面臨著進一步貧困化和邊緣化的危險。這種收入分配不公和政策上的失誤促成土著居民聯合起來反對政府。這是社會問題□擊經濟發展的典型例子。

因此,拉美的教訓是,總體財富增長的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底層民眾的利益,就有可能導致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群體享受不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一旦這個龐大的群體被排除在發展之外,那麼這個社會很可能會孕育危機,經濟也往往無法持續、穩定地發展。

澳門的地區的「基尼系數」如何?未見有學者專家或學術機構進行研究並公佈數字。然而,從近日來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反差頗為強烈的情況,尤其是一方面有數千人登記申請入住社會房屋,但另一方面卻有不少人在尚未得知興建中的高級商住樓宇售價,卻就排隊領籌以備搶購的情況來看,澳門地區的貧富懸殊情況是十分嚴重的。如果特區政府忽略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趨勢,或是「提升綜合生活素質」的研究工作繞開「縮小貧富差距」的議題,收入分配的不公,就極有可能會是釀成社會危機的重要催發因素。

至於「生活滿意度」的概念,則沒有一個客觀認定的標準,而是經民意調查將各階層居民的主觀感受□集後進行綜合計算評估而定。即使是同一階層,對於生活的滿意度都有不同的感受。澳門電□有一個節目的廣告對「每天工作八小時」就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認為「我每天需要工作八小時」,有人卻表示「我每天有十六個小時休息和玩樂」。林子祥有一首歌曲唱曰:「咸魚白菜也好好味」,但有人卻是追求過「有尊嚴的生活」。

在內地,已開始對城鄉居民進行「生活滿意度」及「生活幸福感」的調查。最近出版的《二零零五年社會藍皮書》中公佈的「二零零四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此次調查的數據來自二零零四年十月對全國七個大中城市、七個小城鎮及八個農村地區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幸福感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密切相關,而有錢不等於幸福,財富僅僅是帶來和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之一。目前對城鎮居民幸福感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按照影響力排序依次為:物價變動承受能力、個人職業滿意度、個人經濟狀況滿意度、國家總體發展方向正確性評價和個人業餘生活滿意度﹔而對農村居民幸福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指標則依次為個人職業滿意度、物價變動承受能力、個人業餘生活滿意度、人際關係滿意度和個人經濟狀況滿意度。

受此啟迪,其實澳門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進行的諮詢調查工作,也宜引進「生活幸福感」或「生活滿意度」的民意調查,並將調查結果提供給特區政府作為研究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