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易後難宜集中推動可單方操作惠台措施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進行正式會談並發表「會談公報」的翌日,正好是「陸委會」每周記者會舉行之日,巧合地讓「陸委會」獲得一個可以「及時」地對「胡宋會談公報」作出系統、完整的反應的機會。

實際上,「陸委會」的回應,是檢驗台灣當局對兩岸關係發展時勢的態度立場的一個重要窗口。由於「陸委會」是台灣當局統籌處理有關大陸事務的行政主管單位,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持抱超然態度,不必隨著政黨的選舉調子起舞。故其反應,盡管仍須服膺於執政黨的政治路線決策,但也須從行政操作的角度考量,應是較為客觀、務實的。在蔡英文任主委期間,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二00一年十月上海「APEC」事件發生時,正好是第五屆「立委」選舉期間,民進黨開始為候選人進行造勢活動。唐家璇粗暴地打斷了林信義的發言的翌日,正巧也是「陸委會」每周例行記者會之日。盡管當天陳水扁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發表挑動民粹的談話,也盡管民進黨中央也發表了充斥情緒化語言的聲明,更盡管「陸委會」為了了解陳水扁的談話內容,以決定該會當天記者例會對上海「APEC」事件的反應基調,而將記者會舉行的時間延後,但最後蔡英文等人仍以「陸委會」是行政單位,不應跟隨政黨選舉調子起舞為由作出決定,由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的林中斌在記者會上宣佈,「APEC」事件是一時的,兩岸關係是長期的,故已實行的兩岸交流、合作政策,不會因「APEC」事件而受到任何影響。事後的事態發展情況表明,「陸委會」的做法是正確的。

今年二月「陸委會」主管更替後,似乎是未能很好地繼承其前任「黨政分家」的作風,對一些兩岸關係突發事件的反應,往往會有情緒化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暫時中止新華社、《人民日報》駐點台灣採訪的資格,使民進黨當局在國際社會賠掉了「民主政制」的形象。實際上,民進黨是以反對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而起家的,當年曾勇敢地喊出了解除黨禁、報禁的口號,發聾振聵。「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當局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凸顯其政權的「正當性」,提出了「人權立國」的口號,成立「人權委員會」,還要求「立法院」表決批准當年台灣當局對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簽署,並計劃將「國會批准書」送交聯合國秘書處存檔。民進黨當局還以台灣已實行「民主政制」,大陸尚未民主化,作為「拒統」的「理由」之一。但是,中止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駐採採訪,則讓台灣當局的「民主」形象破功,落得個「妨礙新聞自由」的惡名。實際上,就連民進黨的一些黨工,也對此種做法並不認同,指出新華社、《人民日報》派駐美國的記者,同樣也經常批評美國的政策,但美國政府並無驅逐他們,相反還以種種懷柔手段,試圖感化他們。為此,有人表示不解,「陸委會」主委吳創燮曾在美國深造、工作、生活了不短時間,為何就未能學習到美國的這種手法?

回到說到「陸委會」昨日的反應。新上場的副主委兼發言人游盈隆,看來還算務實。盡管他對「胡宋會談公報」中的政治內涵,還是以民進黨當局的制式反應來作表態,聲稱不接受以「一中」為實質內涵的兩岸協商前提,但他在評論中台辦主任陳云林宣佈的大陸有關方面將進一步為台灣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對在高等院校就讀的台灣學生按大陸學生標準同等收費,逐步放寬台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的條件等優惠待遇措施時,卻予以正面回應:「這些本來就是該做的」。他說,陳云林提出的這些規劃,本來就是中央當局早該做的事,該做就應該盡決去做,能夠單向立刻著手進行的,就沒有必要再拖拖拉拉。「陸委會」樂見中共照著他們所說的去執行,但不能光說不練,「陸委會」也會持續關注。

一句「這些本來就是該做的」,顛覆了包括「陸委會」在內的民進黨當局將大陸照顧台灣同胞的善意視為「統戰」、「毒藥」的作風。實際上,就在「胡連會」後,陳云林宣佈向台灣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熊貓,開放台灣居民赴台灣旅遊,擴大開放台灣水果到大陸銷售等「前三禮」時,「陸委會」就聲稱這是「統戰手段」、「矮化台灣」。今次「陸委會」對陳云林代表中央送出的「後三禮」,卻是一反前態,爽快地表示「樂見」,並希望大陸「盡快去做」。

「陸委會」為何會作出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台灣民意不可逆,當然是主要的原因。因為北京送出的這幾項「禮物」,是符合台灣同胞的利益的,必然將會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如果台灣當局拂逆民意,就很可能會遭到民意的懲罰和拋棄。以操作民粹見長的民進黨,並非不懂這個道理。尤其是他們拒絕接受熊貓等「禮物」的做法,已使台灣同胞極度不滿,怨聲載道,讓台灣當局吃盡苦頭。再冥頑不化的人,也不得不正視這個教訓。

「陸委會」這次如此爽快地正面回應陳云林宣佈的「後三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三項措施,都是大陸單方面就可實施,亦即「可操之於我」,而未有涉及台灣當局的公權力,更無須與台灣當局協商的。對此,可從游盈隆「中共能夠單向立即刻著手進行的,就沒有必要再拖拖拉拉」的說法中,得到驗証。

實際上,向台灣居民入出境大陸各口岸提供便利,對在大陸高等院校就讀的台灣學生提供「國民待遇」,逐步放寬台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條件,都是在大陸領域內實施的優惠措施,也是大陸單方面就可以決定的,而無須與台灣當局協商。這與「前三禮」涉及到兩岸的公權力,大陸方面雖然「有情」,也得台灣當局「有意」,才可實施,是不同的。既然如此,「陸委會」就沒有理由拒絕大陸方面並未涉及到台灣當局公權力的「後三禮」,以免失去將可從中受益的台灣居民的人心。

這種微妙情況,北京似乎也注意到了。故此,陳云林今次宣佈的「後三禮」,就全是可單方「操之於我」的項目。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陳云林所宣佈的項目內容,並未包括曾經傳聞很盛的金絲猴,據說是要等到贈送熊貓一事落實後,才予跟進。──贈送金絲猴也是屬於必須「大陸有情,台灣有意」才可實現的,並非如「後三禮」那樣,大陸自己單方就可落實,就更不宜再搭上金絲猴。暫緩送出,反倒顯出北京的善意,並非是要進行什麼「統戰」。

游盈隆「中共該做就應該盡快去做,能夠單向立刻著手進行的,就沒有必要再拖拖拉拉」的說法,北京應從中受到啟迪和鼓舞。今後在推出有利於台灣人民利益的新措施時,應採「先易後難」手法,先行集中推出「可操之於我」的措施。在受到台灣民眾普遍歡迎的基礎上,形成渴盼兩岸交流合作的強大民意壓力之後,再「順勢而上」,推動涉及台灣當局公權力的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