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水利部門與澳門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之下,澳門特區昨日安然渡過西江洪峰與天文大潮交匯影響的警訊。其經驗,其一是內地水利部門有關西江洪峰將抵達澳門附近出海口門的通告,使澳門市民能及早做好防淹準備工作;其二是澳門各相關部門接報後及時做好相應的預防及救護的準備工作;其三亦是最重要的,是前山石角閘水閘從大局著想,待到天文大潮消退後才開閘排洪,減輕了天文大潮對洪峰的頂托效應。
然而,我們仍不能有絲毫鬆馳。這是因為,西北江的汛情仍未結束。西江上游的暴雨仍在繼續,不排除日後仍將形成新的洪峰。北江的洪峰尚在出海途中,尚未抵達澳門附近的出海口門。另外,這兩天仍是近幾年來最大的天文大潮時段〔前幾天是十幾年來月亮最大最圓之時,據說這也將會對潮汐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總之,還是需要以「常備不懈,萬無一失」的警覺心和意志,做好這次因應西北江汛情的防淹預防準備工作。
盡管昨日的西江洪峰及天文大潮未對澳門造成嚴重影響,但仍有若干經驗教訓,是值得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吸取的。其中一個令人煩惱卻又好象是讓相關部門「見怪不怪」、「習以為常」、「麻木不仁」的問題是,澳門內港一帶經常因天文大潮、颱風、洪澇等因素,而致海水倒灌,淹沒碼頭、商號及民居、馬路,給各業生產、居民生活、市面交通,帶來困擾,造成困難。而渡船街、望廈體育館等地區,則是逢雨必浸,颱風季節更甚。盡管特區政府相關部門過去也採取了若干措施,進行某些工程,使這些地區的受災程度有所減輕,但仍未最大程度上解決問題,更遑論是「徹底解決」。本周內的幾場豪雨,使到渡船街等街區又成澤國,商號貨物受浸,居民出入不便,一些受浸汽車的車主更是損失慘重。對此應負直接責任的相關部門,應當牢記特首何厚鏵「以民為本」、「施政為民」的訓示,真正做到想市民所想,急「澳人」所急,設法徹底解決這個令人煩惱的「老大難」問題。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或應對措施,值得澳門特區參考借鑑。比如,荷蘭是一個低於海平面的國家,但卻能基本上解決防淹、排水問題。尤其是在遇到暴雨時,它的排澇設施所發揮的作用,令人贊嘆。在我國台灣地區,也有一些縣市由於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經常受淹。但經過這幾年各民選縣市長「拼業績」的努力,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其中謝長廷任高雄市長時,對愛河、寶珠排水溝的改造;蘇貞昌任台北縣長時,對淡水河、基隆河的整修;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沿著新店溪、淡水河、基隆河岸邊修建防洪牆及水門,裝設抽水泵站,每逢發洪就關閉水門防止河水湧入市區,並開動抽水泵將市區內的雨水及生活污水抽出河外,也有效地解決了台北市的防洪排澇問題。這些經驗,值得澳門特區民政總署和土地工務運輸局好好學習。
由於西北江是本澳飲、用水最重要的水源河流,而去年底今年初珠江流域乾旱,西江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導致鹹潮北溯,居民被迫飲用鹹度較高的自來水的情況,令到澳門居民至今記憶猶新,故這次西北江的汛情就使到不少人產生「今冬可免受鹹潮之苦」的想法,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實際上,在前日自來水公司的一項活動中,就有與會媒體與水公司高層討論起這一話題。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則表示,雖然近日包括澳門在內的華南地區受到暴雨襲擊,雨量充足,但現階段評論本澳會否再次受鹹潮困擾仍言之過早。仍要待八、九月份掌握更多的水文及氣象數據,才能對今年的鹹潮作出更準確的預測。
這種清醒、務實態度,是正確的。尤其是朱偉文提及的水文、氣象因素,正是對西江口鹹潮形成產生重大影響作用的主要因素,脫離這兩項因素去侈談甚麼鹹潮評估,只能是一句廢話。
這其中,又以氣象因素為最主要的因素。因為氣象是水文的直接形成因素。盡管在水文這個概念中,也包含了潮汐的因素,但如果珠江水系流量充足,潮汐在形成鹹潮方面的作用力就將降至最低。而直接影響珠江水系流量的,就是氣象因素了。如果雨量充足,珠江水系保持丰沛的流量,當不成問題;反之,甚至是乾旱,珠江水系流量減少,水位下降,海水就必乘虛而入,沿磨刀門溯江而上,澳門自來水公司洪灣掛定角抽水站所抽到的,就只能是又苦又鹹的半鹹淡水。
這幾天珠江流域普降暴雨,並在西、北、東江形成洪峰,不少沿江城市洪澇成災,亦即水量十分充沛,這當然是天然的「壓鹹補淡」。估計,在今年雨季結束前,「鹹潮」問題當不成為問題。但並不能因此而以為平安無事、萬事大吉。這是因為,根據我國氣象學上的理論和實踐規律,洪澇之後必會乾旱。說不定這幾天的暴雨,會把整個年度的降水量都集中傾降完了,今年冬季就無雨可下,甚至旱情比去冬更為嚴重,屆時就將鹹潮重現。
實際上,依據有關氣象學學術著作所載,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是世界最嚴重的氣候脆弱地區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徵,決定了我國水旱災害頻繁,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變化因素複雜,一年當中先旱後澇、旱澇交替、旱澇急轉的情況,經常發生,形成了我國氣象災害上的普遍性、區域性、季節性、持續性、交替性及階段性的顯著特點。其中的「交替性」,就是不同的氣象災害常交替出現,如旱、澇交替出現,或先旱後澇,或先澇後旱,或兩頭澇中間旱。旱澇交替是造成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當然,發生在珠江流域的早澇交替,更是直接影響到對澳門的供水情況。因此,在評估今冬的鹹潮發生機率時,切不要忽視這個中國氣象災害特徵中的「旱澇交替」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