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潮陰霾揮不去,一年一度又重來。這幾天,全澳四十多萬居民尤其是餐飲業相當煩惱,因為一年一度的鹹潮,再次來襲。而且由於近期雨量偏少,加上天文大潮頂托,使到今年的鹹潮來得更早、鹹度更高,近日錄得八百度,是自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更令人吃驚的是,首次錄到鎂離子濃度即將達到警戒線。如果長此下去,本來對人體有益的納、鎂等元素,就將會「物極必反」,走向另一個極端,嚴重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對某些病患者造成加劇病情惡化的嚴重惡果,因而將會由此而引發人心恐慌,干擾澳門社會穩定,從而衝擊特區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的營構和諧社會計劃。
自來水公司為了抗禦鹹潮,想了不少辦法。除了加緊檢測原水品質及鹹度,並加注淡水儲水予以沖淡之外,還從長遠規劃著想,計劃以預付水費的方式,投資一億元參與西水東調工程,使取水口上溯遠避鹹潮。而澳門特區和珠三角流域重要城市遭受鹹潮襲擊的情況,也受到中央政府的關注,計劃在近期再次啟動「壓鹹補淡」計劃工程,開放珠江上游天生橋水電站等水庫的閘門,無償放水。
然而,這些均只能是「權宜之計」,難以永久性地解決澳門特區的水源供應保証問題。首先,珠江上游各水電站無償放水方式,不但是效益甚低,只有很小比例的淡水,被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抽取,大部份淡水白白地流出大海。其二,珠江上游區域的雨量也不多,導致天生橋水電站等儲水水庫的庫容也未達滿儲標準,其庫容儲水必須應付在雨季到來之前的發電所用,「壓鹹補淡」釋放部份庫存量之後,今春的發電用水就將得不到保証。其三,更重要的是,這些水庫儲水的用途,是以發電為主,其泄放都是有計劃的,在發揮了發電的功能之後,再作提供下游抽取食水及灌溉的效能。由於交流電能不能儲存,參與「壓鹹補淡」的庫水即使是發揮發電功能再排出,所增加的發電量也無法成為有效電能,故為了「壓鹹補淡」,是未經發電就開閘放水,使這些庫水喪失了「發電」的效益,亦即使各參與「壓鹹補淡」的水庫減少了發電的收入。貴州等地是經濟實力較差的地區,而「壓鹹補淡」的受益地區則是「富到流油」者,這等於是「劫貧濟富」,對貴州等貧困地區極不公平。何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用水是要付費的,即使是農業灌溉,也要收費。現在是無償「壓釀補淡」,也於法不合。盡管這是中央政府的關懷,也不能長此下去。否則,就將會引發部份地區民眾滋生不平衡心理,不利於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而且,雖然西水東調工程可以避過鹹潮,但卻避不過工業污染,尤其是突發性的泄毒意外。實際上,近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江沿岸興建了許多排泄污水的化學、冶煉、染紡、造紙工廠,也有星羅其佈的大排檔日夜不停地排放廚餘污水。雖然某些新建大型工廠有較為嚴格地執行環境保護法令,實施污水淨化措施,但更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卻是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其中肇慶一帶的土法煉金爐,更是以劇毒的山埃來從礦物中置換黃金,這些山埃污水也是流經西江出海,對下游居民形成嚴重的威脅。
另外,近年屢有發生的運輸硫酸等危險及劇毒品的汽車發生交通意外,所載危險及劇毒液體流入河流,匯入西江的突發事故,也使下游居民提心吊膽。黑龍江前不久才發生的苯污染,及北江發生的冶煉工廠泄漏劇毒廢水事件,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可以說,盡管日後隨著內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及執行環境保護法律的自覺性逐漸提高,工業污染的問題可以逐漸得到解決,但突發事故則是防不勝防、避無可避。萬一有一輛運輸山埃的汽車顛覆,所載山埃全部流入河中,澳門等下流地區就有斷水之虞。
因此,為保証澳門特區的水源供應,尤其是為保障澳門居民的食水安全,澳門特區還應多想辦法,廣開水源,不要把所有的取水源頭,都依賴在西江之上,還應擁有自己的享有自主權的水源。本欄以前曾建議,可以考慮抽取地下水。實際上,內地許多城市都是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就連沿江沿湖城市上海、蘇州、廣州等,都有抽取地下水。澳門自來水公司高層職員曾告訴筆者,他們也曾作過探測,發現澳門的地質岩層並不理想,儲水量較少,不敷抽取應用,而且水質也很差。這可能是事實,但是否也應可以象「借道」從西江取水那樣,與鄰近地區如新會等地合資合作,在當地打井抽水,然後敷設水管將原水輸回澳門?
另外,海水化淡也是可行途徑。本欄年前提出這個建議之後,自來水公司高層職員告知筆者,他們有進行這項試驗,並已成功地從海水中透析淡水,唯成本較高,目前並不具備正式生產的條件。然而,這個「成本較高」應是相對的,因為是小量試驗,當然是成本與產出不成合理的正比。但倘是大量生產,平均成本就必會降低。實際上,據說隨著科技進步,一些主要是以海水化淡來取得原水的國家和地區,其製水成本已大幅下降,甚至已接近其他國家或地區抽取地下水的成本。鑒此,為長遠計,澳門特區還是不應輕易放棄海水化淡的打算及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