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已進入陳水扁實質跛腳的「後扁時期」。或許是各位有心「接棒」人士正明爭暗奪地進行「卡位戰」,也許是「三合一」選戰的敗選,令到民進黨內一些善於思考人士有所清醒,故導致黨內除了是發生激烈的奪權戰,出現了黨主席、「行政院長」及二00八「總統」候選人這兩條半「戰線」〔按:二00八「總統」候選人之爭,實質上是依附於黨主席及「行政院長」之爭,故在目前階段只能算是「半條戰線」;但到了明年,則將會置換為唯一的一個「主戰場」〕之外,在有關兩岸政策方面,也發生了一些令人感到驚訝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原本對發展兩岸關係持正面態度的謝長廷,為保住「行政院長」職位,竟然迎合陳水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緊縮政策,甚至連對不帶任何政治色彩的大熊貓,也鸚鵡學舌地緊跟陳水扁的調子,拒絕熊貓入台。但與此同時,過去一直被視為民進黨內強烈主張保守、僵化的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潮流系」,最近卻開起「竅」來,轉為持積極正面態度。以陳水扁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論為轉折點,「新潮流系」不但是強烈批評陳水扁的緊縮政策,而且還身體力行,籌組「兩岸政經學會」,籌辦《戰略與選擇》學刊〔暫定名〕,並計劃將此學刊辦成搭建兩岸溝通的「紙上政經論壇」。除此之外,原為「新潮流系」政協委員的翁金珠,在周日的主席補選電視辯論會上,也強烈抨擊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論。一時之間,「新潮流系」變成了民進黨中最積極主張開放兩岸經貿政策的派系,取代及扮演了其原來的死對頭「美麗島系」的角色,真令人有「非是顛倒」之感。
謝長廷的蛻變,顯然是「為權位謀」,而出賣了其本意。實際上,謝長廷在民進黨內,是認同及信仰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左派,同情共產主義者,年前還冒雨到花蓮玉里精神病院探望一位因宣傳共產主義而遭政治逼害致瘋的患者。二000年他剛當選民進黨主席尚未正式上任時,他欣然接受廈門市長朱亞衍的邀請,準備前往訪問,並發表了著名的「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一中憲法」談話,猶如嚴冬中的一股春風。去年二月他接任「行政院長」後,再次提出「一中憲法」論。並正面呼應北京送出的幾項大禮,籌劃推動兩岸客貨機直航,為台灣水果輸往大陸提供方便,為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作談判準備,並指示其幕僚做了很認真的資料搜集工作。謝長廷在佔有了大量說服力很強的材料後,極力游說陳水扁同意上述規劃。而陳水扁在連戰、宋楚瑜先後赴大陸訪問並與胡錦濤發表多項共識之後所形成的強大民意壓力之下,不得不同意了謝長廷的相關請示。這正是去年五月至七月間,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顯得較為正面積極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無論是謝長廷所扮演的促進派角色,還是陳水扁的被迫正面態度,關鍵還是在於「胡連會」、「胡宋會」及北京向台灣同胞「送大禮」的外部壓力,但謝長廷在受到外部壓力的同時又形成內部壓力,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最近他還聲稱自己是「內閣」中的「開放派」,但也是「少數派」。
為此,在去年夏秋之間,民進黨內流傳著一種說法,謂民進黨中的兩大天王──蘇貞昌、謝長廷,倘在民進黨初選中獲選為「總統」候選人,兩人在選戰中的「大陸牌」戰術,將有不同戰法。如是獲得「新潮流系」力挺的蘇貞昌出戰,將按「新潮流」歷來的兩岸關係政策理念,提出保守、強硬主張,以鎖住基本盤。而「新潮流系」由於曾為「扁蓮」競選總部操盤,故蘇貞昌的戰法將與陳水扁的戰法較為相似。倘若是謝長廷,則針對馬英九可能將會提出進一步開放大陸政策的訴求,而主動釋放「客貨運包機常態化」、「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政策,並以「行政院」的公權力及資源全力推動,搶佔此議題的話語權,以將沒有行政資源的馬英九「比」下去。亦即搶先抽掉馬英九在大陸經貿政策方面的「舞台」,使其「無用武之地」。
因此,將謝長廷近日不但不再正面推促陳水扁,相反還做了陳水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跟屁虫相比,就顯得謝長廷的變化甚為兀凸。謝長廷顯然是個人前途第一,保位第一,而放棄和出賣了自己的理想。當然,也不排除這是謝長廷在自己身處不利狀態時,使出的「尺蠖之計」,現在的「屈」是為了將來的「伸」。
「新潮流系」的轉變,同樣也是令人感到驚訝。民進黨在成立初期,並不重視大陸情況研究。只是有個別黨員如林濁水、陳忠信等「單打獨鬥」。後來由陳忠信倡議成立中國事務部的前身──中國事務委員會,並親自出任其負責人。但在這時,「新潮流系」突然重視起大陸事務研究來,並由「系」內大老籌資支持有潛質者出外深造,還設法篡奪中國事務部權力,從中安插了骨幹成員。此也是「新潮流系」控制民進黨中央文宣、民調、國際、中國等一級部門之說的來源。但「新潮流系」此時熱衷於大陸事務,並非是要積極推動兩岸經貿發展,而是要實踐其「台獨」理論。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就是由「新潮流系」發動並推動的。一九九八年二月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上,「新潮流系」提出並捍衛其「強本漸進」主張,是「新潮流系」保守、僵化大陸主張的登峰造極。
但在這次辯論中,「新潮流系」與提出「大膽西進」的「美麗島系」妥協,兩個對立的主張揉合為「強本西進」之後,「新潮流系」的大陸政策主張似出現了「頂峰效應」──發展到極頂後,再往前就是下坡了。「新潮流系」開始有了較為理智的大陸理論出現。尤其是在二00四年「總統」選後,陳水扁忌懾於「新潮流系」的嚴密組織能力,與之疏遠,使到「新潮流系」大生「秋後扇」之感,開始滋生「逢扁必反」情緒,其中李文忠、段宜康等人的表現尤為突出。這次陳水扁在「元旦講話」中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論後,「新潮流系」普遍持批評態度,連為參加黨主席補選而退「流」的翁金珠,周日在電視辯論中也公開提出批評。李文忠昨日更針對陳水扁拒絕熊貓赴台,語帶嘲諷的說,難道大陸送熊貓,台灣的小孩子就會支持統一?這根本是笑話。
當然,「新潮流系」最近在對大陸經貿關係上的轉變,究竟是其本身立場的根本轉變,還是「凡扁必反」的情緒之作?仍需冷靜觀察。不過,即使是後者,仍有「因勢利導」、爭取其發生質的轉變的空間。因此,大陸方面可以而且應當熱心協助其「學刊」的出版運作,容許並組織內地學者專家積極供稿,從而真正搭起一個溝通兩岸的「紙上政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