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民進黨「新潮流系」,近日又再活躍了起來,並再次上了平面媒體的頭版頭條。不過,今次有關「新潮流系」的新聞,不再是象過去那樣的「紀律嚴明,步調一致」,而是「各吹各的調」,甚至是「流員」間公開針鋒相對。民進黨內的「鐵衛軍」也出現這種類以分裂的狀況,似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折射了民進黨脈運向衰的徵兆。當然,也不排除是民進黨內權力鬥爭,或是陳水扁要弄權謀,而已經疏遠陳水扁的「新潮流系」普通「流員」並未得悉內幕,從而「誤殺自家人」的烏龍事。
實際上,「新潮流系」是在民進黨內各派系中,組織與紀律最嚴密完整的派系。「新潮流系」實行民主集中制,以政協會議為日常最高決策中心,每周二晚上固定召開政協會議。在政協會議上,各政協委員可以「大鳴大放」,各抒己見甚至是互相炮轟;但一經表決形成決議,就少數服從多數,對外公開發言時必須按照決議統一口徑。與民進黨其他派系的自由主義盛行、隨便發言的情況,完全不同。由於組織的嚴密與政協會議的權威性,「新潮流系」的運作相當精準,派系決議往往能夠徹底執行。
但在最近,「新潮流系」一些重要成員的言行,卻顛覆了「新潮流系」的組織紀律性,發生了重要「流員」互相攻訐的異象。原政協委員翁金珠為了響應林義雄的呼召,在未經事先向「流」報備之下就宣佈退「流」參加黨主席補選,從而使到「新潮流系」喪失了一席寶貴的民進黨中常委〔「新潮流系」在十五席中常委中,只佔兩個席位,另一「流員」中常委是台南縣長蘇煥智〕之外,也使到原本政協會議已作出「流員開放投票,不支持任何特定候選人〕決議的「新潮流系」,十分尷尬。「流」內大老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流」總召集人段宜康還為此被迫宣佈辭職。前、昨兩日,「新潮流系」部份青壯派「流員」藉宣佈成立「兩岸政經學會」及籌辦《戰略與選擇》〔暫名〕學刊之機,炮轟陳水扁「元旦講話」所鼓吹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並質疑陳水扁是「一人決策」。而現正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並參與主持陳水扁「元旦講話」撰稿工作的「新潮流系」大老邱義仁,昨日立即打破「國安全」成員必須沉潛低調,不得公開發表談話的不成文慣例,並破了自己一向保持「神秘感」,因而成為「拒絕媒體來往戶」的「局」,罕見地舉行記者會,反駁自己「兄弟」種種炮打陳水扁的言論,並進而大談「元旦講話」發表前與美國的溝通互動關係,及所謂「明年進入中國宣稱應急階段」、「中國拒絕與民選政府接觸」,還為陳水扁「保駕護航」,反駁「一人決策」論。但緊接著,「新潮流系」「立委」沈發惠、林為洲等人卻又公開批評邱義仁的談話內容,沈發惠甚至語帶諷刺地說: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了!
「新潮流系」為何會發生這種帶有「分裂」性質的對立?表面上看,是「新潮流系」中的「在野派」,尤其是年來曾公開或秘密訪問大陸的「流系立委」及重要「流員」如李文忠、段宜康、梁文傑等政協委員,對兩岸關係發展有了新的看法。當然也不排除是在民進黨運程衰落,尤其是北京調整對台政策導致台灣民心急遽變化的現實環境條件之下,進行求存調適。因而並不同意陳水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言論。而「新潮流系」的「在朝派」,如正日益受到陳水扁倚重的邱義仁,則「屁股指揮腦袋」,成了「保堅派」,竭力維護陳水扁的「威信」及形象。因而發生了矛盾衝突。當然,這也可能是與邱義仁為了執行民進黨關於派系退出府院黨運作的決定,而暫時不參與「新潮流系」活動,與「流員」們的溝通不足,有一定關係。
但從這些表面現象入手來深入挖掘事情的實質,卻又並非是「朝野」之間因主張不同而發生爭論那麼簡單,而極有可能是「閣撰爭奪戰」從暗爭走向明鬥的一個具體「戰場」。
實際上,民進黨內不少非「新潮流系」的政客都私下分析認為,近來「新潮流系」的青壯派之所以強烈「反扁」,很可能是與「新潮流系」所力拱的蘇貞昌,已被陳水扁排除在接任「行政院長」的預備名單之外,寧願找王金平、馬英九等「政敵」「組閣」,也不放心「自己人」蘇貞昌出任「閣揆」,以致使到蘇貞昌失去爭當「總統」候選人的舞台及行政資源有關。再加上「新潮流系」的「在野派」聯想到自己正受到陳水扁排斥,淪為「失業人士」,就更是舊恨新怨交集成「反扁」的動力。實際上,曾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劉世芳,在分別向「內政部」和「新聞局」登記「兩岸政經學會」及《戰略與選擇》時,在職業欄中填寫「無業」,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而另一方面,邱義仁之所以打破「緘言」慣例,跳出來公開反駁自己的「戰友」,同樣也是與「閣撰爭奪戰」有關。而且更是直接為自己而戰,而不怕有「瓜田李下」之疑慮!實際上,陳水扁要在二月一日「立法院」的新一個會期開始之日同步更換「行政院長」,已成定局。他月來所謂邀請王金平、馬英九等人「組閣」之說,只不過是借著這項重大政務,玩弄「掛羊頭賣狗肉」的權術,順帶消費「三合一」選後氣勢正盛的泛藍陣營,營創裂解泛藍的「副業收入」而已。他的真正「組閣」條件,是能夠貫徹執行其「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兩岸經貿政策的人士。倘此,王金平、馬英九當然不「合格」,曾公開主張兩岸朝開放發展的現任「院長」謝長廷,就更是非換不可。這也是近來謝長廷為「保位」,說了不少否定自己歷來較為理性、正面的兩岸關係主張,轉為刻意迎合陳水扁緊縮立場的源頭所在。
因此,真正符合陳水扁甄選條件的人,就只剩下蔡英文、邱義仁等人了。這也正是近日「總統府」高層頻頻詢問「不分區立委下一次遞補的人是誰?」的主要原因〔蔡英文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但蔡英文已公開表態「咪預我」,故而邱義仁也就在陳水扁的「口袋名單」中,排序更為朝前。因此,近日陳水扁在一次擴大軍事會議中,當著「國安」系統及軍方人士的面,脫口說出「誰說邱義仁不是閣撰的合適人選?」,就泄露了他的「閣撰」人選意圖。而邱義仁昨日跳出來為陳水扁的兩岸經貿政策及決策模式辯護,就正是要搶在陳水扁最終落槌之前,再為自己加大保險系數。
由於邱義仁是號稱「最懂總統想法的核心幕僚」,再加上他本身的「台獨基本教義派」特性,倘真的是由他出任「行政院」,必能貫徹落實「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經貿政策。也就難怪,連最應為發展兩岸關係盡職的「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也說了句「今年兩岸關係形勢十分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