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謝長廷「總辭」後蘇貞昌「組閣」的態勢,發展得比人們原先所預料的要快得多。「總統府」高層昨日透過媒體放風說,陳水扁將於今日對外宣佈,由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下周一〔二十三日〕「內閣」總辭後,立即辦理新舊「閣揆」交接。蘇貞昌接任「閣揆」後,才會展開「內閣」閣員的徵詢作業。預計農曆春節前,新「內閣」將就定位,進入「蘇內閣」時代。「總統府高層」在放風時還不忘順帶捎上一句;「外傳二十三日陳水扁才會對外宣佈新閣揆人選,訊息並不正確」。
與「三合一」敗選後,陳水扁多次放出要這個人、那個黨〔聯合〕「組閣」的消息,等於要迫使謝長廷請辭,但卻又遲遲未有親自向謝長廷下「炒魷令」,以致顯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情況相比,這次陳水扁急於要搶在謝長廷宣佈總辭的當日,而接任者蘇貞昌尚未「組閣」之際,就舉行新舊「閣揆」交接典禮,等不及按正常慣例謝長廷還有一個星期才告滿期的任期結束,也等不及蘇貞昌物色好「內閣」成員,就迫不及待地要提前攆趕謝長廷下台,及讓蘇貞昌以「光呎司令」身份搶先就職,這似是顯示了這次人事異動,頗為不尋常。
陳水扁的這一舉動,把過去長期以來雖是屢有所聞但雙方仍為民進黨團結著想而千方百計地掩飾的「長扁情結」,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當然,在「高捷弊案」爆發後,陳水扁與謝長廷撇清關係,及「三合一」敗選後,陳水扁暗示要謝長廷為敗選負責,以及「三合一」敗選後,陳水扁竟然不顧謝長廷的感受,大肆放出由何人「組閣」的風氣,都已隱隱約約地顯露了陳水扁對謝長廷的諸多不滿,但都未能使陳水扁下定決心,當即「炒魷」。這既有可能是擔心會遭到「謝系」的強烈反彈,使自己的「跛腳」效應更為強烈;也有可能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接任「行政院長」人選,因為此時他仍對蘇貞昌多所顧忌。而經過一個多月的「固盤」努力,使自己的權力基礎有所補牢,「跛腳」效應有所消退之後,陳水扁顯是已覺得無須擔心「謝系」反彈及蘇貞昌不受自己控制之後,尤其是謝長廷竟以刻意不事先徵詢自己意見,就越權對「總預算案」提出
覆決案」,擺明是要向自己「叫板」的情況下,陳水扁已是「忍無可忍」,終於決定「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還要提前「出手」,多一天也不給謝長廷。陳水扁這樣做,除了是要了斷「長扁情結」之外,也是要以自己的「乾脆利落」,來展示自己「尚未跛腳」。
但問題是,蘇貞昌的個性比謝長廷剛強,而且他又有「凡扁必反」的「新潮流系」心甘情願地「抬轎子」,故以蘇貞昌來取代謝長廷,會否「前門驅狼,後門引虎」?實際上,這幾天台灣政壇就盛傳,蘇貞昌接過「閣揆」關防後,就會邀請一大票「新潮流系」成員包括顏萬進、鄭文燦、梁文傑等,及曾是「新潮流系」成員的李逸洋等「入閣」。其所形成的後果,可能會比謝長廷還要難弄,說不好將會使陳水扁徹底「跛腳」。
這似顯示,民進黨的檯面上已是沒有人才可用,連陳水扁極不放心的蘇貞昌,也得被迫使用。當然,也不排除是趁現在距離二00八尚遠,在明知當今朝小野大政治生態之下。「行政院長」確是不易為,而故意要讓蘇貞昌提前接任「行政院長」,使其過早折損,「出師未捷身先死」,而最後為自己信得過的「口袋人選」〔可能是游錫(方方土)〕掃平競爭對手。
因此,陳水扁在蘇貞昌尚未來得及「組閣」之時就要安排新舊「閣揆」交接典禮,並在一宣佈蘇貞昌的任命就要他與謝長廷交接,也使他缺乏應有的時間物色「閣員」,顯然就是要把「組閣」的真正大權牢牢掌握在陳水扁自己的手中。並將具體人選強塞給蘇貞昌,以防止蘇貞昌勢力坐大。倘此,蘇貞昌的「組閣」,可能就只剩下一些經濟、社會、文化事務管理的部會首長「可操之於我」,而陳水扁就緊緊掌握各項政務管理大權。亦即除了是傳統上的「外交」、「國防」、大陸事務等部會首長是由陳水扁親自掌握之外,可能還將延擴到財政、內政、交通、法務等部會,把蘇貞昌的手腳綁得死死的,只不過是陳水扁的「大傀儡」而已。
實際上,按照現行「憲法」設計,「行政院長」就只不過是「總統」的「幕僚長」,決策權有限。但陳水扁仍不放心,還要詠綁「閣揆」的手腳。比如,去年二月謝長廷接任「行政院長」時,竟不向他授予「組閣權」,而是要他將其前任游錫(方方土)的「內閣」班底全盤接收下來。這也是原先充滿凌雲壯志並喊出「和解共生」等確是有實質內涵的口號,要大幹一番事業,但到頭來卻一事無成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如今,陳水扁又想把這一套手法套在蘇貞昌的頭上,使其只是一個連「組閣權」都沒有的「幕僚長」,恐怕真的是將會很快就會令蘇貞昌折損。當然,也不排除蘇貞昌在「新潮流系」的支持下,乾脆與陳水扁拼個你死我活。但這就勢將會造成民進黨的重大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