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曾蔭權前日公佈他上任以來最大型的問政班子調動。首先任命「最信得過」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著他減薪降職,出任在官場上俗稱「大內總管」的特首辦公室主任,以便於與社會各界聯繫。而香港政界則有此揣測:曾蔭權排出他與曾俊華的「雙曾」陣形,可能有兩個用意。一是部署下任特首選舉;二是著曾俊華參加與唐英年、李國章等人的政務司司長角逐,以作為自己受「香港基本法」關於「連任以一任為限」的限制,不能再選特首時,再著曾俊華以政務司司長身份參加特首選舉,以延續自己的「治港大針」。
湊巧的是,香港特首及其「大內總管」形成了「雙曾」陣形,而澳門特首及其「大內總管」,卻早就已是「雙何」陣形──特首何厚鏵姓何,特首辦公室主任何永安也是姓何。然而,澳門的情況卻又並非是「香港模式」,因為從目前情況看,何永安已錯過了何厚鏵第二任特首「組閣」時,出任行政法務司司長的機會。而下任特首選舉,何厚鏵將受「澳門基本法」同樣的制式限制,也已不能再選,可能何永安將與行政法務司司長無緣。何況,澳門特首選舉的模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直接競逐行政長官的可能性,將會較香港為低。
「雙曾」VS「雙何」,前景何其有異乃耶?!從此差異中,我們還將找尋到港澳兩地特首選舉的模式的更大差異:除首任特首董建華外,香港特首今後的競逐人選,極有可能會是以行政技術官僚為主。實際上,目前在台面上「叫得響」的人物,如唐英年、李國章、曾俊華等,都是技術官僚。即使是「半路出家」者,也已在公共行政公職上浸淫了一段時日。而在澳門,目前外傳的幾位第二任特首參選人的可能人選,除崔世安是屬於「半路出家」的現職官僚之外,賀一誠、崔世平、廖澤雲等,都不是公共行政技術官僚。這也可算是「具有澳門特色的特首參選人現象」乎?
曾蔭權正在為其再次參選特首進行部署,這可以理解。其一、是因為他的參選是爭取連任,當然是當仁不讓。其二、由於曾蔭權的現任特首,只是填補董建華第二任特首餘下的任期,只有兩年左右,「任期何苦短」。而現在距離二零零七年第三任特首選舉的時間,只有一年多,倘再不部署,可能就會籌劃不周、準備不及,煮熟了的鴨子也會飛走!
似是對曾蔭權有點並不公平的是,雖然他的現任特首任期是填補董建華餘下的任期,但對他來說,仍算是一屆任期。因此,即使他在明年得以連任,但也已被視為他的第二任特首任期,以後不得再選了。故他的實質任期只是兩任七年半而已,並未做足兩任十年。正因為如此,他的「延續治港大計」心願,也就十分強烈。因為在七年的任期上,是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完全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因此,要寄望「最信得過」的曾俊華來延續自己的「香火」,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現在距離二零一二年,也只不過是六年多的工夫。曾俊華面對唐英年、李國章等「老帥」,仍嫌稚嫩,如再不加以「強化培訓」,恐怕屆時將難以具有與「老帥」們一搏的實力及戰力。因此,曾蔭權對曾俊華循特首辦主任──政務司司長的模式加以「強化培訓」,是正路之計。
回望澳門特區。目前其第二個任期已過五分之一的何厚鏵,也同樣面臨「不能再選」的問題。本來,「澳門基本法」關於「連選得連任一屆」的特首任期設計,是參考國際慣例及經驗所設置的民主制式:倘只任一屆,尚未熟悉情況,「凳都未坐熱」,就須離任,來不及發揮才能。倘超過兩任,又可能會陷入「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怪圈;即使是不會發生權力腐敗,也可能會因任職過久而變得保守、固執,不利政務的進步。
但澳門有其特殊情況。一方面,何厚鏵的能力、威望,至今為止無人能出其右。在未來的特首競逐者的各項條件都不及他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偏偏是在何厚鏵「得再連任」的二零零九年之後,隨著美資賭商對澳門博彩業以至整體經濟的佔有率的增高,及澳門居民的自主意識、多元形態的增強,澳門社會及政治的複雜程度,於今更為強烈。在此情況下,就將會發生「特首漸弱VS社會政治漸複雜」的「剪刀差效應」。
因此,曾有人表示,應當修改基本法中「特首任期兩任」的規定,此為「何厚鏵條款」之謂也。但問題是,一來,修改基本法的程序較為嚴謹、複雜,也不可能專為何厚鏵一人而修改,否則其他的甚麼訴求如「雙普選」等,都會乘興而起,不勝其擾。二來,專為何厚鏵一人而修改基本法,有違國際慣例及民主政治原理,形成「人治」高於法治的客觀負面效果,在國際觀瞻上有損「一國兩制」的政治及法制形象。
但問題是,目前已經浮出台面的幾位下任特首競逐人選,都欠缺如何厚鏵那樣的人格特質,尤其是「紅〔傳統左派〕、藍〔親台人士〕、黃〔警察〕、白〔公務員〕、黑〔黑社會〕」都「鎮得住」的獨特威望和能力。今後如何去因應可能會越來越複雜、激烈的社會政治矛盾及衝突?真是令人有點擔心。
更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何厚鏵雖然可享有是完整的十年任期,但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他的開頭幾年的任期,是以「固本培元」為主調,頗有「虛度光陰」之感。他真正甩開手腳大幹的,只不過是六年多一點而已。比曾蔭權雖然任期不完整、但卻滿懷雄心壯志的七年,還要少一點。在正當他經驗日趨成熟、幹得得心應手之際,卻是「下課鐘聲」敲響,頗為遺憾、可惜。
因此,何厚鏵不應再擔心甚麼「跛腳效應」,應是到了考慮「強力培訓」接棒人,以延續他屆時尚未完成的方針大計的時候了。否則,又將會再次發生澳門回歸前人們所擔心的「青黃不接」的狀況。這並非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的所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