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全將成熊貓入台台果輸陸的「擋火牆」

說「蘇貞昌內閣」是一個「積極管理內閣」,除了是部署安排了「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外交部長」黃志芳、「陸委會」主委吳釗燮這個「兩國論」及其變種「一邊一國論」的「鐵三角」,及以「共匪」稱呼對岸,一上台就聲稱要「加強管理」大陸台商的「經濟部長」黃營杉之外,還有一個人必須注意,那就是「農委會」主委蘇嘉全。

最初,人們對蘇嘉全從號稱「天下第一大部」的「內政部」的部長,調任屬於「次級部會」的「農委會」的主委,都認為他是受屬於由謝長廷創辦並充任精神領袖的「福利國連線」的成員之累。實際上,在蘇貞昌走馬上台,對前任「閣員」動「大手術」之時,就有媒體形容,「謝系閣員」基本被「炒魷」,只剩下一個蘇嘉全。盡管他是由「內政部長」調任「邊緣冷衙門」──「農委會」的主委,但也未致令到「福利國連線」被「趕盡殺絕」。故此,蘇貞昌的人事安排,是力求派系平衡。

這樣的分析,或許會有一定道理。但從蘇嘉全甫就任「農委會」主委,就當即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大談熊貓問題,與其前任李金龍在談及熊貓問題時,小心翼翼地避開意識形態領域,而只是從專業技術的角度作切入點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情況看,蘇嘉全的「明降」,實際上是被賦予在執行拒絕熊貓入台任務時,與李金龍相比,態度更為強硬,將專業技術層次提升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暗升」性質。當然,也不排除是蘇嘉全遭到如同「流放邊陲」的「明降」際遇後,為了向強調「新內閣」必須忠實貫徹執行「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計劃的陳水扁「效忠」,迎合污蔑熊貓入台是「統戰手段」的陳水扁的心意,而刻意地將熊貓入台問題提升到意識形態層次,以求「保位」。

實際上,在去年五月三日國台辦主任陳云林宣佈向台灣人民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之後,當陳水扁破口大罵這是「統戰伎倆」之時,身為主管審核熊貓入境申請業務的「農委會」主委李金龍,卻「不同調」,是力圖避開意識形態範疇,將熊貓能否入境縮窄到專業技術的層次。他明確表示,「農委會」專案審查小組秉持專業審核熊貓是否來台,「政府」尊重保育專業。他還特別表示,熊貓輸入台灣須有「華盛頓公約」允許」進出口」証明書或野生動植物允許「進出口」証明書,並由「農委會」申請審查依法行政,會特別考慮照護飼育專業能力,不會涉及意識形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李金龍以「曲線」方式向熊貓入台「放水」。首先,他指熊貓入台是從專業技術考量,不涉意識形態,等於是否定了陳水扁「統戰伎倆」的說法。其次,他引據「華盛頓公約」的做法,實際上是「明阻攔暗開放」。因為「華盛頓公約」的官員已經明確表態:根據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精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大陸的贈送熊貓所為屬於「國內貿易」,不會有任何問題。此語的言下之意是:「華盛頓公約」規範的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而主管「華盛頓公約」的聯合國,根本不承認大陸與台灣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而且贈送熊貓也並非「貿易行為」,因而大陸向台灣贈送熊貓,根本就不屬「華盛頓公約」管轄的範疇。退一步來說,台灣當局也並非是「華盛頓公約」的締約方,無權以「華盛頓公約」來作為拒絕大陸熊貓赴台的藉口。因此,李金龍關於熊貓輸入台灣須有「華盛頓公約」允許「進出口」証明書或野生動植物允許「進出口」証明書的說法,說了等於沒說,根本就不會對拒絕熊貓入台起任何作用。

或許陳水扁、蘇貞昌已覺察到李金龍在「熊貓入台」問題上的「不可靠」,再加上要以「明降」手法來考驗蘇嘉全的忠誠度,因此趁此次「謝下蘇上」調整「內閣」的機會,撤掉了李金龍,換上了蘇嘉全。而蘇嘉全果然是「不孚扁望」,一上台就推翻了其前任李金龍為熊貓赴台所定下的「專業技術」主調,鸚鵡學舌地拾起陳水扁的餘唾,在前日召開的上任後首次記者會上,聲稱熊貓入台不單只是動物的輸入而已,而是牽扯到複雜的政治問題。中共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突然要給我方熊貓,用意令人懷疑…云云。

蘇嘉全此語既出,台灣媒體就大聲驚呼:從蘇嘉全的談話看來,熊貓想要來台,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有媒體分析指出,在陳水扁宣示兩岸政策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後,原本應該與政治比較沒有關係的熊貓,在台方的考量和蘇嘉全的操作之下,想要順利來台,似乎難度越來越高。

由蘇嘉全推翻其前任李金龍「明拒暗迎」熊貓入台立場,我們也幾乎可預見到台灣「新內閣」對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最新立場。實際上,去年五月三日陳云林宣佈向台灣人民贈送的大禮,其中就包括擴大台灣水果銷陸品種及對其中十餘種台灣水果實行零關稅措施。兩個星期後的五月十六日,李金龍以「農委會」主委身份應「立法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之邀,赴會作《台灣農產品銷往中國大陸最新情況及因應措施》報告。在「報告」中,他對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是抱持較為正面的態度的。除了提出「正式諮商」這個可能是有點不夠切合實際的要求之外,他提出的幾項措施,包括:一、對島內農民及農民團體積極進行整合,成立台果銷陸的對口機構,負責商情蒐集、貿易洽談、下單採購,以及在大陸主要消費城市辦理宣傳促銷活動,以建立台果銷陸的出口秩序;二、推動建立農產貿易糾紛仲裁機制;三、落實中國大陸投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等,都是正面積極的作為。他在「報告」的「結論」部份還指出,「連胡會」及「宋胡會」後,中國大陸方面所釋出的加強農產品輸銷中國大陸之訊息,為目前台灣農產品諸多外銷市場之商機之一。未來台灣銷往中國大陸的農產品,以優質高價值的產品為主,以滿足中國大都會地區高消費水準民眾的需求。

李金龍對台灣水果輸銷大陸的態度,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接其任的蘇嘉全,已在熊貓入台問題上推翻了李金龍的立場態度,是否也將會在台灣水果輸銷大陸問題上,進行「翻案」,以迎合陳水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