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前後,又到了紀念「江八條」發表周年的時候。近幾日,全國各地的涉台機構及知名人士,以及海外的華人社團,都陸續以座談會,發表文章、談話的方式,紀念「江八條」發表十一周年。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至昨日為止,尚未見有「中央級」的紀念活動。或許,此種紀念「規格」的調整,可能蘊含著某些重要信息。
實際上,就「江八條」本身而言,它的確是中央對台政策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它精辟地闡述了鄧小平關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站在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戰略角度,就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進程提出了極具前瞻性和建設性的看法和主張。「江八條」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方針政策的一貫性、連續性和在新形勢下的進一步發展,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兩岸關係問題,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堅定信心和極大誠意,是新時期解決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和深刻的歷史意義。
「江八條」發表後,當即在台灣地區、港澳地區和海外華僑、華人和國際社會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十一年來,「江八條」指導著兩岸人民在複雜的台灣局勢和國際形勢下,堅決打擊了「台獨」分勢力的猖狂活動,推動了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長足進展,「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確認。
然而,我們又必須注意到,我們在紀念「江八條」的時候,不能將之與「葉九條」、「鄧六條」割裂開來。實際上,「葉九條」、「鄧六條」是「江八條」的基礎和依據。沒有「葉九條」和「鄧六條」的養分滋養,「江八條」就不可能成長得那麼枝盛葉茂。沒有「葉九條」、「鄧六條」作基礎,「江八條」就將會是「空中樓閣」。當然,「江八條」根據形勢的發展,並總結了「葉九條」和「鄧六條」發表十餘年來的經驗,比「葉九條」和「鄧六條」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是符合「與時俱進」的歷史發展觀和主觀能動性的。
「江八條」發表了十一年之後,台海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兩岸四地人民以及全球華人華僑的反「台獨」鬥爭,晉入了新的階段,海峽兩岸關係、台海局勢正處於重要的轉折之中。在此情況下,有必要繼續按照「與時俱進」的觀點,發展要有新思路,對台事務要有新突破,國家統一大業進展要有新局面,對台工作具體操作要有新舉措。因此,就象「江八條」在「葉九條」、「鄧六條」的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樣,也需要有新的論述,來豐富和發展「江八條」。在此背景之下,「胡四點」就應時而生了。
所謂「胡四點」,是指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於去年三月四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台盟、台聯委員並參加聯組會的重要講話中的主要內容: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四個「決不」,形成了中共第四代領導對台工作綱領的主體。「四個決不」雖然各自有著獨立的針對性,但互相之間卻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個「決不」之間存在著邏輯上和實際上的緊密聯繫。其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決不動搖」,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戰略目標的具體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動搖」、「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則是基本的戰略措施。
在「胡四點」的指導之下,中央的對台工作,果是有了新舉措,取得了新突破,開創了新局面。人們將之形容為「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硬」,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堵死了「台獨」分裂分子要將台灣從中國版圖分裂出去的邪路,也增強了台灣人民進行反「獨」鬥爭的勇氣和鬥志,遏止了「台獨」分裂分子的氣焰。「軟」,透過推動兩岸黨際交往,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並分別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達成多項共識,及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陸續宣佈向台灣人民送出幾項大禮,極大地爭取到台灣人民的心,也使到一小撮「台獨」分裂分子祭扣「紅帽子」的手法徹底失靈。應當說,自「胡四點」發表後,對台工作展現了一個嶄新的面貌,扭轉了過去有些被動的局面,完全掌控了台海局勢發展的主導權,也使廣大愛好和平的人民尤其是對台工作者們,心情尤為舒暢。
因此,從今之後,我們固然是要年年紀念「江八條」,但我們更要年年紀念「胡四點」,而且要以比紀念「江八條」更高的規格來紀念「胡四點」。過去,在江澤民在位時隆重紀念「江八條」,是理所當然;現在,在胡錦濤「當家」時,尤其是在實踐已經証明「胡四點」更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更隆重地紀念「胡四點」發表周年,更是順理成章。或許,這就是今年的紀念「江八條」發表周年活動,在規格上有所調低的緣故,為的是要襯托將於今年三月四月舉行的紀念「胡四點」發表一周年的高規格活動。或許,今後每年的紀念活動,「胡四點」將會是「中央」級的,而「江八條」則是將會象今年那樣,由相關部委及地方單位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