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第一天,陳水扁就「狗急跳牆」並連吠三聲:其一是「考慮是否廢除早已名存實亡的『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其二是「以『台灣』為名稱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其三是「今年內將台灣『新憲法』定稿,明年舉辦『新憲公投』」。
說陳水扁「狗急跳牆」,並非是指他受到甚麼外力的「逼迫」,而是他面對「提前跛腳」的內困和任期即將完結卻遲遲未能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的焦慮。當然,「外迫」仍是有的,那就是自「胡四點」發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及頒佈,兩岸進行黨際交往,大陸向台灣同胞送出幾項「大禮」後,台海局勢和台灣民心越來越不利於「台獨」勢力的分裂意圖及行為,陳水扁要成為「台灣國父」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這股迫力,並非是有侵損性的,相反還有利於台灣地區的和平穩定及台灣民眾的福祉,只不過是陳水扁自己感受到了「威脅」而已。
可以說,陳水扁在大年初一所發出的這三顆「震撼彈」,是他在「元旦文告」中所拋出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姊妹篇及深入發展。當然,「元旦文告」側重於兩岸經貿關係,而「新春講話」則是屬於政治領域,既有兩岸政治關係部份,也有台灣當局的國際活動內容預告,更有「台獨」分裂勢力的極終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陳水扁拋出「公投」、「正名」、「新憲」等「震撼彈」時,多與選舉有關,因而久而久之就被人形容為「選舉語言」,亦即他只是為選舉服務,選後將回覆「四不一沒有」的原位。即使是「元旦文告」,也被若干人認為是為正在參加民進黨主席補選的游錫(方方土)「固票」、「拉票」。但陳水扁今次在發出這三顆「震撼彈」時,並無任何選舉背景,這就不能將之視作為「選舉語言」,而是「有的放矢」,亦即是他的真實意圖及要實質推動的語言,因而必須認真對待之了。
其實,陳水扁拋出這三顆「震撼彈」,既有長遠戰略目標,又有隨機應變戰術運用。其中,「以『台灣』為名稱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和「今年內將台灣『新憲法』定稿,明年舉辦『新憲公投』」,是既定長遠戰略目標,無論台海形勢如何變化,陳水扁都未有改變自己的意圖。而「考慮是否廢除早已名存實亡的『國統會』及「國統綱領』」,則是臨時起意,是受泛藍陣營在「立法院」表決「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對「總統府」預算附加了「解散一切非法定機構」的決議,而「國統會」在「憲政」架構上也確實是屬於附設於「總統府」內的非法定機構,陳水扁也就樂於「順水推舟」。實際上,上述「決議」通過後,一些「台獨」組織及人士,就陸續以此為由,並加以其他政治說詞,「勸進」陳水扁宣佈解散「國統會」。
然而,包括「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在內的「四不一沒有」,卻是美國對台政策的「神主牌」之一。實際上,據台灣地區的一些出版物所示,這「四不一沒有」是陳水扁在爭取蟬聯繫北市長被馬英九擊敗之後,在赴美國進行「學習之旅」時,作為美國支持他上台的交換條件。陳水扁如今卻要推翻美國佬的這一「神主牌」,雖然是活得不耐煩,要讓美國人轉移支持對象,把維持台海現狀的希望寄托在馬英九的身上了。
實際上,陳水扁的這三句話出籠後,一位曾經同情民進黨的美國將領就私下半開玩笑地表示,「二00八台灣人還是選馬英九算了」。一葉知秋,這番話或許是反映了白宮和五角大樓上層的心聲。在他們的眼中,陳水扁已從原來值得他們同情的「受害者」,變成了惹他們討厭的「麻煩製造者」,或過度損耗美國支持的糟踏政治資源者。
美國人要改變支持對象,其實是自有來由。除了上述的陳水扁老是給老美增添麻煩,令其不勝其擾之外,還有如下的兩個重要原因:一、二00四年陳水扁爭取連任時,曾派密使到美國說項,指出「連任一屆」是民主社會的常態。──只任一屆尚未來得及施展抱負,超過兩屆則容易產生腐敗,故而也正在爭取連任的布什,沒有理由不支持陳水扁也爭取連任。如今,陳水扁「連任一屆」的願望已經得到滿足,接著下來的就是必須再次「政黨輪替」,以避免「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了。二、陳水扁並未留美,白宮不容易掌握。馬英九是哈佛博士,接受美國傳統價值觀。更重要的是,馬英九所標榜的「反共而不反華」,恰好也正是美國人的思維定勢,兩者可說一拍即合。
因此,陳水扁放出這三個「震撼彈」,因為推翻了美國人「維持台海現狀」及「四不一沒有」的「台海神主牌」,反而在客觀上是進一步將馬英九向美國人的懷中推送。就更為觸發美國人「二零零八年換個黨試試看」的念頭,亦即更有利馬英九的選情。陳水扁這回就更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也就是說,只要北京和馬英九都能沉得住氣,在作出適當的回應之時又不隨陳水扁的調子起舞,讓陳水扁抓到煽動民粹的話題,馬英九的二零零八「總統路」,就將會走得更為暢順。
這種前景,連馬英九二零零八的重要對手蘇貞昌也銳敏地覺察到了。實際上,這幾天,蘇貞昌就一反游錫(方方土)等人的「應聲虫」之態,老是迴避回應陳水扁的談話內容,僅以「謝謝」帶過。但他躲得了初一,卻躲不過十五。──在本月中、下旬「立法院」開議之後,在野「立委」必以此為武器,向蘇貞昌發起質詢。屆時,他將左右為難。──既不能重蹈謝長廷與陳水扁「不同調」的覆轍,又不能因呼應陳水扁而受到在野「立委」的圍剿、杯葛,從而提前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