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春節談話對馬英九未嘗不是好事

陳水扁春節拋出「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等三顆「震撼彈」,動機是多樣性的。但其中一個重要針對目標,是鎖定了馬英九。實際上,陳水扁在「拋彈」時,就攻訐馬英九「統一是中國國民黨極終目標」的談話,並聲稱馬英九此說只是一黨之言,並未經二千三百萬人同意。在這裡,姑不論陳水扁的「廢統論」才真正的是「一人之言」,並不符合二千三百萬人民的意願,但僅就他衝著馬英九的針對性甚強的談話內容,就可知他的種種回歸「台獨」基本教義派立場的言論,是要「先下手為強」,提前進行二零零八年圍堵馬英九「總統」路的部署。

本欄曾述評,早在去年五月間,民進黨內的一些智囊型人物就為該黨二零零八年參選「總統」特定人物的政治路線進行分析研究。他們認為,既然屆時泛藍推出的候選人將會是馬英九,就應針對馬英九的個人特質及立場,制訂反制策略。屆時倘是由謝長廷迎戰馬英九,就宜根據謝長廷也主張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的特點,充分發揮他憑藉「行政院長」職位,擁有充沛的行政資源,推出各項積極、正面的大陸經貿政策完全可操之於己的有利條件,搶在馬英九之前陸續推出各項利多政策,將手中無權、只能是口中「說說」的馬英九「比下去」,最大限度地壓縮馬英九闡述兩岸經貿政策的空間,使其「英雄無用武之地」,優勢變為劣勢。

但倘是由蘇貞昌出戰馬英九,則採相反的策略。因為兩岸經貿並非是蘇貞昌的強項,兩人相比他肯定比不過馬英九。因而就要轉走陳水扁「公投」、「正名」路線,以製造台海局勢緊張,煽動「台獨」基本教義派選民的危機感和緊張感,及煽動中間路線選民的本土主義民粹,冀圖能重演二零零四年的「奇弔」。

如今,謝下蘇上,而且由於蘇貞昌在「三合一」選舉一役,代扁受過而辭去黨主席之職,成為泛綠選民心中的「道德英雄」並寄以深摯的同情,因而泛綠是以蘇貞昌迎戰馬英九的機會最高。去年五月間關於蘇貞昌應是以偏「獨」姿態出戰的結論,就派上用場。尤其是馬英九不久前在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曾強調「統一是國民黨極終目標」,就更為這種策略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間。因此,陳水扁的「元旦講話」固然是為參加民進黨主席補選的游錫(方方土)固票、拉票,但更重要的意圖卻是為民進黨參加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定調。而陳水扁的「春節講話」,則是進一步為蘇貞昌個人的選戰策略定調了。因此可以說,陳水扁的「春節談話」,是要將仍有點猶豫不決的蘇貞昌推上火線,做沒有退路的「過河卒子」。

陳水扁此舉,顯然是私心自用。他只顧自己因受「憲法」限制而不能再求連任,而無須顧及美國的反應及對岸《反分裂國家法》的法律威懾,而絲毫不考慮蘇貞昌還須尋求美國支持,及力圖避免引發台海震蕩,以致不利自己選情的感受,更完全不考慮在中國國民黨與中共進行黨際交往後,所帶來的經濟、民生實惠已深得民心的社會政治現實,以至倘再採用「公投」、「正名」舊招數可能將會惹起中間選民反感,從而導致民進黨無法實現「長期執政」意圖的「大局」,只圖逞一時的口快、口爽。

實際上,精於選戰之道的蘇貞昌,盡管所謂「廢統論」等符合他內心感受,但卻又洞察到這些急「獨」言論在今日已經逆變為票房毒藥。因此,這幾天他都盡力迴避相關話題,拒絕對陳水扁的「春節談話」作出任何回應,與游錫(方方土)等人的一副「擦鞋」相,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由於蘇貞昌是「行政院長」,在本月二十一日「立法院」開議後,按「憲法」規定必須赴院作施政報告及接受總質詢。屆時,泛藍「立委」必會以他作「泄氣閥」,向他發起猛烈質詢,追問他對陳水扁「春節談話」的態度。屆時,他將陷入兩難窘境。──倘與陳水扁「不同調」,必將很快就遭陳水扁「換馬」。倘附和陳水扁的調子,就必將遭受到泛藍「立委」的猛烈抨擊,而且在日後的施政中,必然會受到泛藍「立委」的杯葛,送抵「立法院」的法案全遭封殺,根本難以施展拳腳、積累政績,從而等不到二零零八就提前折損。

而與此同時,馬英九卻正好以其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繼續貫徹「胡連會」達成的各項共識,推動「國共論壇」,並以台北市長的身份,發動「迎熊貓」熱潮,必將能引發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廣大中間選民的認同和支持,政治威望將進一步提高,積累更多的爭取二零零八勝選的政治資本。

因此,在此角度而言,陳水扁的「春節談話」及其所引發的預後效應,對馬英九本人和大多數台灣民眾並非是壞事。只要能沉得住氣,不上陳水扁激化矛盾、挑撥族群的當,而是少說多做,埋頭苦幹,多做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實事,就一定能把陳水扁的「拆爛烏」策略比下去,從而促成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讓綠地變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