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正在歐洲訪問。馬英九的這次出訪,是他當選國民黨主席及領導打贏了一場「三合一」選舉之後,首次以台北市長的名義出境進行市際和政黨外交活動。他在歐洲的一些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內容,基本上符合現階段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但也有失言之處,如「先撤導彈後談判」等,惹起親民黨的譏諷,笑他是不自覺地墜入民進黨所設的陷阱。
這是一個教訓。由於馬英九目前在台灣政壇上已成為各方的眾矢之的──綠營嚴密防 範他於二零零八年率領泛藍陣營進行「贏回台灣」的選戰,親民黨則同室操戈,事事處處與他作梗,故他更應是收斂沉潛才對,避免說多錯多,使其光環提前折損褪色。實際上,既然馬英九敬仰胡錦濤,懷有要讓國民青年團產生「台灣的胡錦濤」的憧憬,那麼,在政治作派方面,更應學習胡錦濤腳踏實地,少說多做的好作風。
馬英九此次出訪,除了是本身的市政交流之外,其實也含有另外一層更重要的用意:測試與北京關係良好,堅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歐洲各國,對他本人的態度。按道理,以馬英九反對「台獨」的既定政治立場及主張深入推動兩岸交流,極終走向和平統一的態度,是應當受到歐洲各國的肯定和接受的。即使是他說一些「凸槌」的話,如「先撤飛彈然後才談判」,了解台灣地區複雜 政治生態的歐盟各國,雖然並不贊同,但相信還是可以理解。
倘若歐洲之旅成功,就等於是為他稍後訪美砌好了起步基石。他早就開始籌備的美國之旅,大概在今年夏季,就可進行。而他的美國之旅的性質,則極有可能是接受白宮對其參加二零零八選戰的資格面試。如果在此段時間內,馬英九的表現符合美中兩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最大共同利益,屬於知美、親美派的馬英九,就有可能會得到美國對他二零零八的「祝福」。這就象陳水扁正式參加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之前,曾跑到美國去一趟進行「學習之旅」,向美國人「交心」並作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之後,終獲得美國人對他本人的祝福及對台灣政局「政黨輪替」的支持。
然而,倘將陳水扁與馬英九相比,可能馬英九比陳水扁更易討好。本來,陳水扁只是在台灣地區接受高等教育,而馬英九則是在美國的最高學府──哈佛大學修讀博士學位,這將會令到美國人感到親切、放心,不若本來就未在美國讀過書的陳水扁那樣,踐踏自己曾作出的諾言,老是做麻煩製造者,令美國人難以安心去應付國際恐怖主義。
誠然,盡管馬英九的「極終和平統一」之說,可能會使美國人的心頭浮起一絲不悅,但馬英九的「維持現狀」、「反獨反分裂」立場,卻是基本上與美國人在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作出的承諾趨同的。正因為馬英九的這種特質,再加上陳水扁的令人討厭表現,往往干擾了美國人的全球戰略部署,也影響了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合作,或許將會使美國人最後下定決心,拋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冀,不支持陳水扁的「代理人」爭取民進黨的長期執政追求,而讓馬英九來個「試試看」。
但馬英九也有一個「罩門」使他與美國的關係進展未如預期理想。這個「罩門」,就是軍購問題。因此,估計馬英九為了爭取美國人的支持,他極有可能會在稍後的美國之旅過程中宣佈支持軍購案過關。
實際上,早在去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後,綠營就已研判,馬英九為了爭取美國人的支持,遲早會對軍購案「放水」,並已預測到馬英九將於今年四、五月間訪問美國,以博取美國支持,而國民黨支持軍購案有條件過關的政治宣示,就是趁他還在美國時公開宣佈。
民進黨的研判還是相當準確的。就在國親兩黨在「立法院」的程序委員會力擋軍購案之時,馬英九就已對軍購案轉換了調子,聲稱「該通過的還是讓它通過」。最近,他又指出國民黨將會提出自己的軍購案,並贊同軍購費用達到總預算的百分之三。
馬英九這樣的「政策大轉彎」,除了是為二00八勝選而有求於美國人之外,看來也是與國民黨是軍購案的始作俑者有關。實際上,在「政黨輪替」之前國民黨就已提出了軍購案,當然其具體內容與民進黨提出的軍購案有很大差異。
其實,馬英九向軍購案「放水」,並不可怕。這是因為,即使是中國與美國簽署的「八.一七中美聯合公報」,也不反對美國向台灣銷售武器,只是限制這些武器只能是防禦性武器,而且售武數量必須逐年降低,直至完全停止。
倘若馬英九的「放水」計劃,是符合「八.一七公報」的精神及內容的話,相信即使是北京,也不會持批判,反對態度。而「八.一七公報」,可能就正是中美台「三角」處理軍購問題的最大公約數。
〔發自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