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方面傳出,基於各種理由,美國無法提供潛艇給台灣。盡管台灣「國防部」一再否認該項消息,但美國權威的媒體仍然言之鑿鑿。看來,所謂美國收回售台潛艇的承諾,已是十不離八九。
為何一直催促台灣當局盡快確定軍購,而且在過去幾年為了落實向台灣出售八艘傳統柴油動力潛艇而想盡了辦法的美國,卻會對出售潛艇案的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台灣朝野各有各的解讀。民進黨的說法是,美國已經不耐煩台灣在野黨拖延軍售案,因而以故意放風「拒售潛艇」以作威脅、刺激台灣朝野。在野黨則認為美國搞不清台灣當局購買潛艇的真正動向,尤其是在陳水扁公然聲稱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撕毀向美國人作出承諾的「四不一沒有」從而使原來用意是防衛台灣的潛艇,極有可能會變成陳水扁搞「台灣獨立建國」的進攻性武器,因而心存疑慮。
上述兩種說法,可能是在野黨所說的較為接近事實。實際上,在二零零一年美國總統布什承諾向台灣出售八艘柴油動力潛艇時,陳水扁才剛作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不久,尚未有背棄「新中間路線」的表現。此時的軍售行為,是建基於「軍事防衛」的基礎上,亦即盡管美國不願看到台灣走向「獨立」,但更不希望大陸因此而對台動武,這就是「不獨不武」的台海政策底線。在此意義上,出售給台灣的潛艇,就是防禦性武器,並未超逾中美「八.一七公報」的規定。
應當說,美國當時決定向台灣出售潛艇,「協助台灣防衛」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這是因為,兩岸潛艇力量對比十分懸殊,大陸潛艇力量已達到足以封鎖台灣地區的幾個軍港的地步,甚至是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中,大陸的潛艇竟然「膽大包天」地潛近美國航空八十艦,導致美國航空母艦急退二百海浬,就象當年「八.二三炮戰」時,當解放軍的大炮一響,為運輸彈藥及糧食的台灣軍艦護航的美國軍艦,一下子就從金門料羅灣撤走的情況那樣。也正因為大陸潛艇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頗大,甚至令美國航空母艦也親身感受到了其厲害,美國才那麼積極地向台灣出售反潛機,並在後來應允向台灣出售潛艇。
然而,近來的情勢,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陳水扁繼提出「一邊一國」,並大搞「公投制憲」、「台灣正名」之後,近日竟公然踐踏當年為爭取美國支持其參選「總統」而作出的「四不一沒有」承諾,聲言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至此,陳水扁已經完全向「台獨」方向靠攏。在此背景之下,既可作防禦用途,又可作進攻利器的潛艇,就有可能會從「協助防衛」的初衷,變成台灣當局進行「台獨建國」的進攻性武器,有違「八.一七公報」精神。二、近日台灣軍方竟然聲稱將要派出潛艇襲擊香港、上海,及狙擊南海航道,更為坐實了美國對「潛艇已被用作『促獨』用途」的疑慮。
其實,美國收回對台灣供應潛艦的承諾,可能還有其他的考量。美國《國防新聞》社論中提及的如果美國造船廠開始建造傳統動力潛艇,而讓美國國會發現柴油潛艇較便宜,因而將會不同意繼續建造核子動力潛艇,導致軍方「轉(車太)」,固然有可能是美國軍方的最新考量原因之一,但這種說法卻存在較大的漏洞,就是美國早已拆卸了建造柴油動力潛艇船隻及所有設備,並將所有設備連同設計圖紙都移交給了德國等國家。如果美國為了出售潛艇重建船隻,耗資將非常之大,甚至高於八艘潛艇的售價。因此,前幾年才有台灣當局爭取由美國提供圖紙及關鍵技術,讓台灣的「中國造船公司」建造,及由美國委托德國等國家建造之說。因此,所謂「如果美國造船廠開始建造傳統動力潛艇」之說,並不足採信。
台灣當局提出由「中船」建造,這除了是希望能盡快把潛艇拿到手之外,還出於以下的幾個考慮:一、將建造技術也拿到手,以後就不用再看美國臉色了;二、讓已經虧損嚴重的「中船」有工開,並緩解失業「中船」工人對當局的不滿情緒;三、拿到了製造潛艇的技術後,將來可向其他國家出售潛艇,發軍火財。
然而,台灣當局要將製造潛艇技術拿到手,卻犯了美國的大忌。這是因為,在民進黨執政後,曾長期接受「反共反獨」教育的台灣軍工部門,屢有揭發有人將軍工秘密提交給對岸的情事,美國擔心其先進的潛艇技術,尤其是大陸方面仍未能完全解決的「噪音」問題,將會流失到大陸手中。甚至在民進黨「三合一」選舉大敗,馬英九「贏回台灣」的機率越來越高之際,台灣政壇更是傳出,由於主張「極終統一」的馬英九極有可能會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因而美國對售武的態度漸趨消極,因為擔心在統一後,這些先進武器就等於是間接落入了中共的手中。
至於委托德國建造,隨著陳水扁「台獨」真面目的暴露,主張「一國中國」,並與北京關係友好的德國等歐洲國家,根本就不願意「為虎作倀」。
或許,上述這些都也是美國表示「無法向台灣供應潛艇」的原因之一。
〔發自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