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人力資源緊缺矛盾的睿哲政治智慧 因應人力資源緊缺矛盾的睿哲政治智慧

據《香港商報》報導,深圳市長許宗衡在深圳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透露,他曾於上周四〔三月二十三日〕晚上與澳門特首何厚鏵進行了電話溝通,達成了澳門兩個後台金融處理項目落戶深圳的意向。為此,許宗衡將於四月間率團赴港澳金融洽商期間,正式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有關合作協議。許宗衡又指出,金融後台處理中心落戶深圳意義重大,「將會帶來大批高管、大量現金流」。《香港商報》指出,澳門銀行業繁榮,既有現代的銀行,又有近代的民間信用機構。根據二00四年的統計數據,二00三年澳門二十三家銀行總存款額達一千三百一十七億元,總貸款量為四百七十五億元。隨著「CEPA」的實施,澳門也正在積極加強與內地的金融合作。何厚鏵在早前的一次講話中表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正在建設的澳門珠海跨境工業區能夠創造更大的市場和機會使澳門的銀行界發揮作用。他建議澳門銀行公會作一些研究,進一步了解「九加二」和「CEPA」框架下有哪些方面是可以為金融界服務的。《香港商報》還引述「業內人士」的意見稱,盡管澳門與珠海地理距離更為接近,但深圳在金融業方面的相關配套設施更為完善。

許宗衡市長透露的這個消息,給我們帶來了兩個啟示:一、深圳市要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企圖心,十分強烈。實際上,深圳市今年以來,明顯加大了扶持金融業發展的力度。年初就以「一號文件」的形成出台了《關於加快深圳金融業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深圳金融業將全力打造四個中心:產業金融中心、金融創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中心。在深圳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審議的深圳市「十一五規劃」也明確指出,「充分發揮深圳和香港兩個証券交易所的互補作用,南聯香港、北依內地,探索和推動形成『深圳──香港』一體化區域資本市場營運中心」。而許宗衡本人在向深圳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再次提出深圳將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積極推進羅湖、福田、南山三大金融聚集區的建設,加快寶安、龍崗和鹽田金融業發展;吸引和鼓勵海內外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分支機構和後台服務中心;組建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等。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些目標,深圳市採「大小通吃」手法。在「大」的方面,深圳提出了深圳與香港金融合作的目標,具體措施為:一、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以金融產品、制度、技術為創新重點,建創新型區域金融中心。二、利用深港兩個証券交易所,形成「深圳──香港」一體化區域資本市場營運中心。三、鼓勵香港銀行延伸業務至在深港資企業。四、允許黃金交易所會員成為香港金銀貿易場會員和香港匯豐銀行基金交易客戶,爭取在深圳地區率先開辦黃金進出口業務和其他黃金交易業務。而在「小」的方面,則是吸引和鼓勵澳門的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後台服務中心。

二、在澳門方面來說,則是充分運用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港澳商人到廣東投資的「前鋪後廠」模式,將銀行的後勤支援處理工序,轉移到深圳進行。這不但是將可減低金融機構的營運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為澳門各專業企業解決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摸索出一條新路。

實際上,如果以商業樓宇的售價或租金計算,深圳並不比澳門便宜,相反還比澳門更為昂貴。僅就此而言,澳門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後台處理中心,並不能為其減輕營運成本作出貢獻。但是,深圳的工資水平比澳門相對為低,而金融機構的後勤支援處理工序所需要的人手,可能比前台柜員還要多,因而佔了金融機構的人力開支相當的比例。如將金融機構的後勤支援服務處理工序搬到內地進行,就可將其營運成本適度地下降。未來,以地理距離計,珠海應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而且珠海的商業樓宇售價或租金比深圳便宜得多,如果單從「降低成本」的因素考量,珠海比深圳更為有利。但奈何珠海的金融業相關配套設施尚欠完善,而且珠海也欠缺金融業後勤支援處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澳門也就只能是捨近求遠,以實際行動來支援深圳市去圓「區域金融中心」的美夢了。

而正是「人才」這一元素,使我們思考到更深一層的問題:澳門本身在銀行後勤支援處理方面的人力資源十分緊缺。一方面,隨著澳門經濟復甦,博彩業急劇發展,澳門銀行業的業務量迅速增長,本地勞動力市場卻難以提供足夠的銀行業人力資源。另一方面,由於博彩業拉走了大量的社會各方面人手,銀行業也不例外,因而銀行業出現了嚴重的「人手缺口」。本來,這可透過聘請內地勞工予以解決,但在目前階段,聘請內地勞工仍然存在較大的阻力。為了避免勞資雙方繼續糾纏不休,有損社會和諧;也是為了避免某些群眾團體有繼續進行「反失業,反輸入外勞」示威遊行活動的藉口,損害澳門社會穩定,也就乾脆將金融機構的後勤支援服務工序搬到內地進行,樂得個耳根清靜。

由此一役,展現了特首何厚應對人力資源緊缺與反對「濫輸入外勞」這對矛盾的睿哲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