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通關系統便捷高效惟仍有改善空間 一站式通關系統便捷高效惟仍有改善空間

於去年三月十五日開通的拱北口岸「一站式」車輛查驗系統,至今已經運行一年。據珠海出入境檢查總站及拱北海關發佈的消息稱,在這一年間,共有一百一十三萬架次出入境車輛使用了「一站式」車輛查驗系統通關,佔拱北口岸車輛出入境總量的六成八。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三千三百七十架次或以上車輛是經「一站式」通關的。依車輛過境受檢時間從人工查驗的需時二至四分鐘縮短為二十秒計算,一年下來所節省的車輛查驗時間,約為六萬多分鐘,亦即可折算為二千五百六十二天或以上。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今天,這就等於是「一站式」通關系統向過關車輛的車主或其司機的口袋中「塞錢」。

受到拱北口岸「一站式」車輛查驗系統速度快、效率高、品質好的促動,澳門特區政府也頒佈了《車輛進出澳門特別行政區陸路邊檢的監督》行政法規。決定從三月一日起,對進出邊境的車輛實施電子化查驗過關,也是由「每車二檢」縮減為「每車一檢」,同樣也節省了不少時間。而從四月一日起,出入境事務廳關閘邊境站更是將會取消現時的實施的「載客車道」及「非載客車道」措施,並改為實施「澳門居民車道」及「來往港澳通行証旅客車道」分流措施。亦即車輛上所有乘客〔包括司機〕均為澳門居民的,均可使用「澳門居民車道」,這就將會使到全車乘客均為澳門居民的車輛減少停車排隊候檢的時間,通關效率更高。

然而,就是從澳門關閘將於四月一日起採取的「分流措施」中,使我們看到了兩個口岸車輛電子過關在程序、乘客能否隨車等方面,存在著微妙而又明顯的差異:

一、拱北口岸實施的是完全的「一站式」電子通關系統,即電子儀器只須對司機的面相、指紋,及汽車的外型、兩地車牌進行對比,即可通關,而且還是邊檢、衛生檢疫、海關三套檢查程序同時進行,而無須查驗司機的出入境証件,因而是「無人查驗」,全由電子監控系統查驗。而澳門口岸雖然名義上是移民、海關「兩柜一檢」,但實際上只是海關方面實施了電子通關,而邊檢方面仍是人工檢查証件。因此,拱北口岸的技術含量,就比關閘口岸高得多。

二、但正因為關閘口岸仍保留邊檢人工查驗,故就允許原在車上的乘客可以隨車受檢過關。這也正是導致關閘口岸將於四月一日起採取分流措施的原因之一:在現時,車上所有乘客均是澳門居民的車輛,與車上載有非澳門居民或是連司機都是非澳門居民的車輛,混在一起輪候過關。因為澳門居民是以身份証刷卡式查驗,簡單快捷,而非澳門居民尤其是內地居民則須查驗「往來港澳通行証」等出入境証件,所需時間較多,而對全澳門居民乘搭的車輛造成阻塞效果。在採分流措施後,乘客全是澳門居民的車輛過關就更為便捷,而不用受前面的載有非澳門居民的車輛所阻。

兩種不同查驗方式,孰較優之?看來,還是關閘口岸的車上乘客可以隨車過關受檢,較受歡迎。而拱北口岸所實施的車上乘客一般上不能隨車查檢過關,而須落車經旅客通道過關,則顯得麻煩不便。尤其是在拱北口岸原客車通道關閉,所有過關車輛均須改為經「一站式」通道進出境之後,車上乘客在進境後必須到拱北口岸地下商場負二層的車輛通道等候上車,而不是象以往那樣就在原客車通道的進境閘口外等候上車,就不但是步行路程較遠較複雜,而且來往車輛混亂,很不安全,且空氣污濁,悶熱難受。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相關文件規定,一些符合條件申請內地車牌的人士,如澳門藉的廣東省和省內地級市的政協委員,在廣東省境內投資一定數額的澳門商人等,本身並不懂得駕駛。但他們卻又未達領取「隨車卡」的條件〔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可隨車〕,於是就只好由領取到司機卡的司機駕車過關,而其人卻須落車經旅客通道過關後在又亂又焗的地下車道等候上車,形成了符合申領內地車牌資格者卻不能隨車通關的怪事。

因此,拱北口岸似是宜對此種「與申請資格不相稱」的現象進行檢討,對此類人士給予發放「隨車卡」。其實,倘能實施凡是持有珠海出入境檢查總站發放的「優檢証」的人士〔凡符合申領內地車牌條件者,基本上都具有申領「優檢証」的資格〕,都可隨車受檢,這就不但是比他們在旅客通道優檢通道受檢更為方便,而且也可減輕目前已幾乎是不勝負荷的旅客通道的負擔。與此同時,老弱病殘及十三歲以下兒童乘客,也宜允許隨車受檢而無須事先經珠海出入境檢查總站批准。另外,設法設置乘客等候上車站點,方便未能隨車的乘客在便捷、安全、舒適的條件下等候上車。這也可算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