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何厚鏵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宣佈,澳門特區政府計劃將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和澳門基金會轄下的研究機構合併,以集中力量加強各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探討澳門未來如何圍繞旅遊業適度多元化的問題。他還透露,兩個智囊機構合併後,除繼續以綜合生活素質的調查研究為主外,還將會增加資源的投入,啟動澳門及澳門以外的學術機構開展綜合生活素質研究。
特區政府計劃將「素研中心」和澳門基金會屬下的研究機構合併,是否意味著要設置「中央政策中心」?這是令人感到興趣的問題。實際上,自澳門特區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有若干社會人士呼籲,特區政府應當成立直接隸屬於特首的中央智囊機構,為特首和特區政府的各領域施政出謀獻策。但不知是出於甚麼樣的考慮,特首何厚鏵和特區政府對此建議的反應頗為冷淡。後來,終於成立了帶有「智囊團」性質的「素研中心」,而且也是置於特首直接領導,但其獻策輔政範圍,雖然在稱謂上有「綜合」二字,卻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綜合」,而僅是居民綜合生活素質而已,至於同樣重要的澳門經濟發展方向,未來政制改革,澳門與內地跨域合作及大型跨境基建,公共行政暨公務員制度改革……等領域的研究,並不屬於「素研中心」的職能權限,因此,就看「素研中心」與澳門基金會屬下研究機構的合併,將其「升格」為「中央政策綜合研究中心」,而綜合生活素質研究等專題研究項目則作為這個「中央智囊團」的分支項 研究工作內容,相信已是時機成熟。
實際上,重視智囊團的作用,這是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一環。要堆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首先的是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通過多種渠道的形式廣泛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其次是建立健全決策公開制度,增加決策的透明度。當然,也少不了建立各種形式的決策諮詢機制和信息系統。實際上,正確的決策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也離不開全面準確的信息。這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專家和研究諮詢機構的作用,有組織地廣泛聯繫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並建立「智囊團」,選擇一些學者專才、富有智識才幹的各類人士,把他們組織起來,為領導決策當參謀、出主意、想辦法,並收集信息資料,對決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各方面比較,把有價值的信息迅速而準確地反映給領導者並進行科學預測,適時地向領導者提出戰略性的建議,這就是十分重要的政策決策方法和領導藝術。
實際上,由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前所未有的事業,沒有多少現成經驗可供參考借鑑;也由於歷史上的原因,特區政府從行政長官到主要官員,都是一群在政府和公共行政決策方面的「新人」,即使是有個別主要官員是中高級公務員出身,但過去也未曾接觸過「政府決策」層次的政務。因此,特區政府的缺乏經驗,是顯然而見的。我們並不否認特首何厚鏵及特區政府「一班人」都是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傑出人才,但同樣又不能否認他們在政府決策方面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仍有待學習、提高。先驗論的「天才論」,是違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的。何況,在知識爆炸,社會關係複雜而又充滿矛盾衝突的今日,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知識能夠解決一個地方政府運作過程中提出的所有問題,也沒有任何人能具備一個地方政府領導工作的各種職責所要求的全部學識、精力與時間。因此,領導者必須學會利用「外腦」。靠一個智慧集團,總比靠一個天才更有助於長久不敗。尤其是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交往的日益頻繁,引起了信息量的急劇增長。面對千變萬化、不斷彭脹的信息,任何卓越的領導人物縱有三頭六臂,並可將每天二十四個小時變為幾倍使用,甚至不眠不休,也難以掌握和應付。現代社會的決策,有大量的多目標、多方案決策,涉及到政治、文教、衛生、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如是國家決策,還涉及到軍事、外交等方面〕,所需知識橫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科學、人體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絕非少數天才領導者所能做到,況且還必須有長期穩定的研究工作作為決策的基礎。當代有許多決策,要求有很高的速度,如延誤了時間,錯過了機會,決策就會失效甚至是失敗。由於上述原因,現代決策活動必須從領導者在辦公室「拍腦袋」、會議桌上「拍心口」的經驗決策,向科學化決策轉變。而科學化決策的關鍵,就是要讓「智囊團」參與決策。
因此,設立專業「智囊團」的問題,現在幾乎已是各國各地區的潮流。無論是巨人級的國際領袖如胡錦濤、溫家寶、布殊、普京,還是地區性的行政首長如張德江、陳良宇等,都設立了以各種不同形式、稱謂出現的「智囊團」。中央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各地黨委有政策研究室,政府也有政策研究室。中央政治局,還定期邀請在各個領域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到中南海為其成員上課。既然是已經集中了全國人民的意志和智慧的中央領導人,都如此重視及發揮智庫的作用,那麼,作為地方政府的澳門特區政府,就更應充分發揮智庫及「外腦」的作用。因此,趁著合併兩個單項議題智庫的機會,設立「中央綜合智庫」,已是其時了。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