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集團」屬下的《第一財經日報》,前日以《橫琴島開發梗阻/「九加二」各方曾經表現出的開發熱情漸成雲煙》為題報導,被廣東省寄予厚望的橫琴島開發,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廣東省上周已經上書國家有關部門,請求盡快對《關於設立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的項目建議書》〔下稱《建議書》〕作出批示。但據稱:「目前情況不容樂觀」。同時,由於「九加二」各方在橫琴島開發問題上的利益訴求並非完全一致,昔日熱情也漸成雲煙。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說,據了解,二零零五年底,《建議書》通過廣東省政府批准,隨後提交。如果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廣東省將成立專門機構直接管理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具體規劃的招標活動計劃在今年六月開始。四月九日,廣東省政府一名官員向記者坦言:「《建議書》中的一些提法在國家有關部門遇到了阻力。我們竭盡全力說服有關部門,但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
據知情人士透露,問題的焦點集中在橫琴島的定位,《建議書》希望將其定位為「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中心」、「高科技產品製造中心」和「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平台」。但國家有關部門對此並不滿意,因為《建議書》對上述定位的必要性,並未給出有足夠說服力的理由。
按照《建議書》的構想,未來橫琴島的發展重點為:以網上交易市場樞紐和虛擬物流業務、票據業務、人民幣離岸業務為主的金融貿易中心;以研究開發基地、技術服務和信息諮詢為主的工商支持服務業中心;以高附加值、低能耗、無污染為主的高技術產品製造中心;以貿易展銷、會議及展覽、觀光旅遊及娛樂服務、酒店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中心,以及泛珠三角經濟合作的平台。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對此評論稱:人民幣離岸業務、高科技製造業基地與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的定位,對於橫琴島和珠海市來說,都是無法撬動的。「廣東的思路是建立另一個浦東。」鄭天祥說,「可惜這很難實現。」
鄭天祥說,開辦人民幣離島業務,目前即使在香港和上海都不能達到,如何能在完全沒有金融基礎的橫琴島實現?央行廣州分行一名官員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說,目前中國設立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客觀條件尚不成熟,更不要說在橫琴島開展這一業務,「這不符合中國區域經濟定位。」
而要成為高科技製造業基地同樣困難。一位在珠海有投資的企業家對記者指出,長期以來,珠海沒有形成高科技製造業的工業基礎,也沒有相關人力資源積累,在此方面很難與深圳、廣州競爭。
早在去年八月,廣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曾對外界表示,要將橫琴島開發作為推進泛珠三角合作的重要項目。但時至近日,記者踏訪看到的橫琴島還是寂靜如昔:深入島心的公路上,只有零星的車輛在奔跑;公路兩側巨大的地塊上,黃土裸露;除了少數旅遊景點還在招攬客人,工業項目都已暫停……。甚至於連曾經對橫琴島開發注入極大熱情的珠海市,其有關官員的態度也漸漸顯得不太明晰。
「如何促使『九加二』各省市在這個平台上達成利益的共同一體,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鄭天祥說。廣東省政府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九加二」各方在橫琴島的開發問題上,利益並非完全一致。這就導致──盡管有關省市負責人和他們的駐粵辦事處人員已經赴橫琴島考察過,但其後的實質性行動並不多。
由於橫琴島在金融上的定位和經濟自由港的構想,香港對其開發只作觀望,顯然不難理解;澳門雖然比較熱衷於橫琴島的開發,但是其思路主要是讓橫琴島成為其經濟的延伸,這與廣東的想法存在偏差。而內地各省市政府部門及所屬大企業,幾乎都已在深圳設立了分支機構,是否願意在橫琴島再設一處,還要打個問號。
從《第一財經日報》的上述報導中,我們可以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一、中央政府鑑於當年珠海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強行改變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同意珠海市投資四億元,將三灶機場改建為中型國內機場的批文,不顧珠海市的財政實力、客源流量和中央已批准澳門修建國際機場等實際情況,另搞投資四十億元的大型「國際」機場的一套的教訓,及時對也帶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性質的橫琴「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中心」計劃叫「停」,避免珠海市再次受到超越現實的荒唐計劃的拖累。
二、溫家寶總理關於橫琴島開發「要謀後而動」、「不可亂動」的指示,
已被中央有關部門嚴格執行。盡管廣東省有關部門不顧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關於停止所在正在洽談中的招商工作,及廣東省發改委要進行相關論証工作的指示,仍是將受到溫總理批評的「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計劃上報中央,但卻遭到嚴格執行溫總理指示的中央有關部門賜予「閉門羹」。由此,橫琴島的開發模式,極有可能會回到「珠澳合作」或「粵澳合作」,並為澳門特區發展提供腹地模式的原點。
三、由於「泛珠三角」的其他省區,尤其是偏遠及財力不足的省區,對可能不會為它所帶來多大利益的「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計劃缺乏熱情,再加上「十一五規劃」也並未正面肯定「泛三角」模式,更使其他省區興趣缺缺,故而中央有關部門不願為此計劃「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