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圖書館事業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加強圖書館事業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特區政府文化局發出「新聞稿」稱,為學習圖書館新館建設管理,澳門文化局派出代表前赴浙江杭州,參加由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全國圖書館新館建設高級研修班」,並參觀考察了浙江省一些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表示,從這次研修班學習及實地參觀過程中,較全面地了解了圖書館從籌建、設計、建築到新館落成以後的管理,以及實踐過程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和相應解決辦法,受到了很大啟發。相信對日後本澳的圖書館管理,新館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鑑參考作用。

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這個」全國圖書館新館建設高級研修班」,及澳門文化局參加這個研修班,是頗為及時,及具有特定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的。實際上,十屆四次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就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要大力發展包括縣、鄉鎮圖書館在內的農村公共文化事業。而特首何厚鏵在《二00六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則宣佈,政府決定興建一座綜合性的大型中央圖書館,以回應市民的自我增值、提升文化素養和充實閒暇時間的新需求。重整圖書館服務的策略,增加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圖書儲備。現存圖書館將於近期起,採取更適合於市民日常生活規律的彈性措施,讓市民獲得更加方便的圖書館服務。為此,我們盼望著,出席這個研修班的澳門代表,能將中央「十一五規劃」中關於大力發展圖書館事業的願景,海峽兩岸及國內外發展圖書館事業尤其是籌建新圖書館的經驗,與澳門特區政府「興建一座綜合性的大型中央圖書館」的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澳門特區的圖書館事業,為構建澳門和諧社會,提升澳門居民生活品質和文化水平,作出實質性的努力和貢獻。

圖書館事業,是圖書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形成的一種社會活動。當社會上各種圖書館的數量、質量、規模,發展速度、組織建設成為聯繫緊密的圖書館整體時,才能構成社會的圖書館事業。圖書館事業代表的是社會共同使用圖書為體系。根據世界各國慣例和我國內地經驗,圖書館事業建設必須遵循以下五個基本原則:一、圖書館事業建設應與國民經濟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政府辦館與群眾辦館相結合。其目的要發揮政府和集體、個人兩個積極性,加速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三、全面規劃、統籌安排、分工協作、密切聯繫。即對圖書館事業進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克服分散多頭、各自為政的現象;通過協作和協調逐步建立統一的圖書館網,開發圖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使有限的圖書資源得到最有效及最合理的利用;有計劃地合理地發展圖書館事業,盡量滿足廣大群眾對圖書資源的需求,使圖書館事業在類型、區域等方面佈局合理。四、發展圖書館學教育,加強圖書館學研究。五、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領導是圖書館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証。

到了今天,圖書館事業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一、發展圖書館事業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圖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館是凝聚人類知識結晶的寶庫。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說缺少文化的城市是落後的城市,而發展建設圖書館事業恰恰是一個城市文化進步的標誌。二、發展圖書館事業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構建和諧社會包括很多內容,但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讀書明理、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文明素質的提高。三、發展圖書館事業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們不能偏頗地把建設小康社會單純理解為經濟發展發達,從發達國家、城市的經驗看,小康社會還包括文化事業的協調發展。澳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們構建和詣社會更應該具有獨具特色的包括圖書館事業在內的文化內涵。

持平地說,澳門的圖書館事業建設並不太差,呈現出政府、私人共建,各具特色的特點。但在鄰近地區近年加快了步伐,連政府財政實力受到「國際機構」拖累的珠海市也幾經艱辛,克服困難建成了大型圖書館之後,澳門的圖書館事業就呈現了「不進則退」的態勢。這與澳門特區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單位,「澳門歷史城區」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相比,頗為不相適應。因此,近年許多社會人士都大聲疾呼,必須興建大型中央級圖書館。特首何厚鏵廣納善言,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回應。這不但是適應時代發展、因應群眾呼聲的建設性措施,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然而,發展圖書館事業,不單止是要依靠興建大型中央綜合性圖書館的硬體,還需要有軟體配合,如改革圖書館管理體制,建設高素質圖書館管理人才隊伍,為圖書館管理立法等。我們熱切期待,特首何厚鏵和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充分注意到這些配套措施,在盡早落實興建大型中央綜合性圖書館的同時,提高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