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以新潮流作風主導台國際文宣工作

  在今年二月台灣「內閣」改組後,「新聞局長」換上了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這是民進黨自二000年當政後,歷任「新聞局長」中,首位「專業」的「新聞局長」。而鄭文燦秉承著當年在「野百合花學運」中擔任「三人核心小組成員」的「鬥爭」傳統,及「新潮流系」的凌厲嚴密作風,在面對台灣當局國際文宣的被動不利局面中,立意要逆勢操作,使台灣當局的國際文宣工作走出困境。為此,他於最近向「立法院」外交及僑務委員會作《我國國際文宣工作報告》時,透露了在他主導下的台灣當局最新國際文宣工作策略。

  鄭文燦在「報告」中認為,中國大陸是台灣當局涉外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而目前中國大陸採取擴大國際及區域事務發言分量的策略,並挾其政經力量活躍於國際舞台,在若干國際議題上逐漸取得發言權。舉凡國際安全、區域經貿整合、核武及能源等議題,均可見中國的「鑿痕」。在兩岸關係上,中國「片面」詮釋其「一中原則」,並進一步推動「一中實質化」策略,已為台灣當局的國際文宣工作帶來挑戰。為避免台灣的聲音在現實的國際環境中遭「弱化」,「新聞局」的國際文宣工必須在全球化浪潮中確立核心訴求,強化民主及和平論述,向國際社會發聲,以創造有利於台灣當局的輿論環境。

  為此,「新聞局」將「突破中國打壓及統戰,爭取國際友誼與支持」,作為當前台灣當局國際文宣工作的重要課題。並在國際文宣工作中,將為台灣人「追求參與國際組織的堅定意志與決心,及時完整地傳達給國際社會」,作為其工作目標。而在具體做法上,將運用行銷概念與手法,力求掌握目標、對象、訴求及通路等規劃要素,以有限的資源進行最直接有效的傳播。「新聞局」未來將持續因應島內外文宣環境及條件的變化,引進嶄新的行銷創意。透過多元文宣管道及雄厚的人脈網絡,廣為傳達台灣訊息,以進一步強化國際社會對台灣當局的支持。而台灣當局現階段國際文宣策略的兩大面向,則是「深耕」及「開創」。在「深耕」方面,在多年來推動國際文宣工作所累積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專業的規劃和作為,提升文宣效益。在「開創」方面,則注入新的思維與突破性的作法,俾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以確保國際文宣質與量的提升,靈活因應瞬息萬變的局勢,爭取台灣當局的最大利益。

  至於國際文宣的主要策略,則分為以下幾點:一、強化論述,「反制」中國「謬論」。針對中國近來不斷對台灣發動輿論、法律及心理等「三戰」,並在國際間「打壓」台灣的情況,將配合「政府」政策,強化論述,爭取外發聲機會,「反制中國謬論」,並進行議題連結,增加媒體報導廣度,力求掌握議題的詮釋權。

  二、行銷台灣,凸顯主體優勢。取法行銷專業手法,研析區域特性與市場區隔,針對傳播對象之需求,縝密規劃明確適切的文宣策略,因地制宜,深化傳播層次。同時藉由凸顯台灣主體優勢行銷台灣,使得國際人士對台灣當局能有完整的認知及深刻印象。

  三、資源整合,有效管理運用。「新聞局」致力扮演整合平台角色,建立各部會文宣資源和人脈網絡的協調機制,並納入民間及非政府組織力量,綜合運用,分進合擊,期以最有限的資源締造最大、最深、最好的文宣績效。

  四、善用傳媒,拓展新興通路。A、通路多元化:將結合傳統的平面、電子道路與E化傳播科技所發展出的網路、手機、視訊等新興傳播利器,再加上燈箱、 LED看板、戶外廣告等其他通路,形成一個多元、立體的文宣網絡,突破時空限制,擴大傳播範圍。B、內容多元化:透過多元化的文宣通路對外傳播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生態等方面非常多元豐富的特質,有效呈現台灣的不同面向、使國際人士對台灣當局產生深刻良好的印象。C、形式多元化:針對不同議題、傳播對象與時空環境,因地制宜,靈活推動重要國際媒體晉訪首長、邀訪、撰發專文、投書、提供文字及視聽資料、舉辦各式活動,如研討會、影展、藝文展、旅展、照片展等文宣作為,擴大文宣效益。

  五、精研輿情,進行深度分析。國際文宣工作首重掌握國際局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與因應。故「新聞局」極重視輿情蒐集,期知己知彼,掌握機先,因勢利導。為精益求精,將持續加強輿情彙集的時效、範圍與研析深度,俾精淬轉化為更有價值的情資,以供決策參考。

  鄭文燦宣稱,「新聞局」國際文宣工作的對象雖遍及全球五大洲,但各國對台灣當局的戰略價值及與台當局的合作交流關係,仍有輕重緩急之分。故文宣訴求宜因地制宜,精確掌握重點。為此,「新聞局」本年度針對全球各區域的特性,訂定不同的文宣工作重點。比如,在北美地區,將隨時掌握並妥為因應北美情勢發展,加強進行深層、多元的文宣傳播,以深化該地區意見領袖及一般民眾對台灣當局的認同,形塑對台灣當局有利的輿論,進而在洽商「台美自由貿易協定」、防杜歐盟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台灣當局參與國際組織等重要議題上,適時聲援當局。又如,在中南美地區,在經濟上,傳達台灣是經濟共榮及國際合作的好伙伴,希能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在政治上,呼籲「邦交國」支持台灣當局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並支持台灣當局成為「美洲國家組織觀察員」。再如,在歐洲地區,將針對歐盟對華軍售問題,因勢利導,強調中國非和平之崛起,已危及區域及全球安全,只有台海和平方符合歐洲國家與歐盟之利益。至於非洲地區,將配合「外交部」總體政策,並以「台灣是長遠的經貿合作伙伴」為文宣主軸,加強對非洲地區傳播台灣當局在該地區的合作計劃及援外貢獻,以爭取其對台的情誼與支持。在亞洲地區,則以日本、東協高峰會會員國、印度等為文宣工作重點對象,如對日以「民主價值同盟」、「經濟共榮」、「區域安全」為文宣主軸,並針對今年「 APEC」年會將於十一月在越南舉行,將加強邀請日、韓、澳、新及東協國家等亞太地區媒體記者到台,安排專訪領導代表,輔以刊播廣告、編製文宣專冊等系列文宣作為,以凸顯台灣當局對「APEC」的具體貢獻,強調台灣為全球進步與策略伙伴,並為台灣代表團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