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配對議題具專門性不宜再次越線演出 職業配對議題具專門性不宜再次越線演出

  澳門民生協進會執行理事長梁石前日才在勞、資、官三方會議的會場外「叫陣」,抗議勞工局未將發起及組織「五一」大遊行的八個勞工團體列為勞工代表出席協商會議,昨日勞工事務局即通知澳門民生協進會、澳門職工民心協進會、澳門職工聯誼會、澳門三行工友互助會、澳門裝修業職工會、澳門混凝土業職工會,邀請這六個勞工團體於今日上午派出代表參與由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澳門建造商會及澳門建築械構商會聯合組成的「建築界僱主代表團」及官方代表的勞、資、官三方協商會議。會議結束後,勞工局還將安排商會代表及個別承建商與已作建築業求職登記的工友進行面試及見工。

  這項安排顯示,藉著「五一」大遊行所顯示的「力量」及給予官方的震撼教育,長期以「非主流」姿態出現的新興勞工社團,終於得以被官方視為「協商對象」,享有了參與談判及「議價」的權力,進入官方場所。以此為發韌,將會導發什麼樣的發展前景,也就引人關注:既有可能是令到新興勞工團體進入「主流」社會及政府建制,並發展壯大,成為與工聯總會等傳統工會團體「分庭抗禮」或「互別苗頭」,甚至是搶佔澳門工人運動主導權的「團結工會」,並總結出「會鬧事的孩子有糖吃」的經驗,也有可能會由於這些新興勞工團體獲得政府當局承認並能放低身段與之協商,並也確能滿足它們提出的「六大訴求」中的合理部份,而使其受到感召,從而被政府「招安」為與之合作協商的另類「主流」社團。

  當然,前日召開的勞、資、官三方會議,並未邀請新興勞工團體的代表參加,並非是岐視這些社團。這是因為,這個三方協調會議是既有機制,而且也是整體勞工政策的協商諮詢機制,勞工局未將組織「五一」遊行的新興勞工社團列為邀請與會對象,並無不妥。

  而今日的勞、資、官三方會議,在勞方方面只是邀請組織「五一」大遊行的八個勞工社團體中的六個團體的代表參與,而未將「主流」工會社團列入邀請名單,也很正常。這是因為:今日的會議議題是為已作求職登記的失業建築工人作職業配對,而新興勞工團體是「有人冇工做」的失業工人的利益代表團體,而且這個職業配對活動更是針對他們在「五一」大遊行中提出的其中一個訴求──「要工作」而進行,故當然是以這些新興勞工團體作勞方的代表。

  但仔細對照之下,在發起「五一」大遊行的八個新興勞工團體中,只有六個團體獲得了與會的邀請,仍有澳門清潔員職工會、澳門物業管理員職工會未有獲得邀請。這有可能是因為今日的勞、資、官三方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為建築業失業工人進行職業配對,而清潔業和物業管理業並非屬於建築業的範疇,故而這兩個不屬建築業的新興勞工團體就未被列入邀請與會名單。

  正因為今日的勞、資、官三方會議的議題很單純,只是為已作求職登記的失業建築工人作職業配對,故會議的時間不長,只有一個多小時。會議結束後,當即就進行面試及見工。實際上,前日召開的三個建築業商會與勞工局的協商會議,就已確定了在今日為已在勞工局作求職登記的一百零六名失業建築工人進行聯合招工。

  因此,將兩個「勞、資、官三方會議」的議題及勞方代表的陣容進行對照,我們就不難發現,在整體的勞工政策協商及諮詢方面,仍將會由「主流」工會團體作為勞方代表參與「三方會議」;而在具體及個別的勞工事務方面,則是由新興勞工團體作為參與「三方會議」的勞方代表。但這並非「通例」,「主流」工會團體仍然享有參與具體及個別的勞工事務協商的權力,昨日另一個由傳統工會團體參加的三方會議並決定成立「荐人館」,就是典例。只不過是因為今日的會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及專門性,而讓新興勞工團體享到了代表勞方利益的「獨家代表權」。

  正因為今日勞、資、官三方會議的議題很單純,因此而安排的會議時間很短,故而參與今日會議的六個勞工團體昨日發表的聲明所提出的四點內容,尤其是要求官方代表對其在「五一」大遊行中提出的「六點訴求」作出回應,則是已超越了今日會議議題的範疇。

  並不是說,「五一」大遊行提出的「六點訴求」不可以討論,而是今日三方會議的議題並非是討論「六點訴求」。由於「六點訴求」的牽涉面很廣,而且也很複雜,並非能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討論就可取得共識。因此,另行安排時間進行溝通對話,才是認真討論「六點訴求」的正確態度。何況,今日進行的為失業建築工人進行職業配對活動的本身,就是正面回應「六點訴求」的其中一個善意表現。既然有了好的開始,就必然會有好的繼續即進行會談及有好的共識。當然,如果時間足夠,在今天的勞、資、官三方會議中,對職業配對取得共識後,能抓緊時間就「六點訴求」進行初步磋談,也未嘗不可。但從客觀時間條件看,難度將會較大。

  因此,六個新興勞工團體的代表,切不可象「五一」大遊行那,再次演出「越線」一幕──超越今日會議的議題內容,死

賴硬纏官方代表就其「六點訴求」作出回應。否則,即使並無「攪事」的本意,也將會被世人視為「攪事」,從而使其合理的要求失去正當性及人們的同情心。「五一」大遊行的「越線」演出的後果,就是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