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堅持參選使「北謝南葉」徹底破局

  已向民進黨高雄市黨部登記為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的陳菊,上周六正式成立了「台灣菊之友會」,而陳菊參選網站也已架設,並設立了專用電子郵箱,向島內外媒體和友好發送電子郵件。此事顯示,「不死菊」不懼黨中央的施壓,仍然堅持參選高雄市長,使到謝長廷所意屬的「北謝南葉」格局,徹底破局。

  按照謝長廷的意願,如果黨中央一定要以「黨紀」和道德理由將他拱抬上台北市長候選人的「花轎」,就必須滿足他幾個條件,其中一個是「北謝南葉」,亦即高雄市應由現任代理市長的葉菊蘭參選。而目前已向高雄市黨部登記的參選人,有「謝系立委」管碧玲和「新潮流系」大老陳菊。謝長廷此舉,「犧牲」了管碧玲,似是「大公無私」。但其實並不然,因為無論是以資歷、歷練、知名度來衡量,還是以民調數據作比照,管碧玲都不是民進黨創黨元老陳菊的對手。謝長廷是要以「犧牲」管碧玲,來一併拉下人氣正旺的陳菊,以達到防阻「新潮流系」在南台灣「連成片」(按:現時南台灣的幾個縣的行政首長,如屏東縣的曹啟鴻,高雄縣的楊秋興,台南縣的蘇煥智,都是「新潮流系」成員),攻佔自己圖取東山再起的「根據地」地盤之目的,是「吃小虧佔大便宜」的策略。

  謝長廷提出「北謝南葉」的要求後,民進黨中央為了能讓長廷心甘情願地坐上台北市長候選人這頂「花轎」,也就顧不了什麼黨內初選民主機制,更顧不上葉菊蘭已多次公開表明無意參選的現實,接納了謝長廷的要求。由此,民進黨中央已把該黨成立以來建立並逐步健全的黨內初選民主機制,破壞殆盡。──在台北市,為了能為徵召謝長廷創造「法理條件」,竟然先是向已經籌備多年的沈富雄施加壓力,迫使他放棄參選,後是以蹩腳得不能再蹩的「理由」,阻擋尤清登記,而刻意營造「無人登記」的「事實」。在高雄市,則不顧已有陳菊、管碧玲登記的現實,打算宣佈不再進行黨內初選,而是另行徵召葉菊蘭參選。

  正因為有此背景,陳菊在致發給媒體有關「台灣菊之友會」成立的幾則電子郵件「新聞稿」中,就以「沒有高層關愛,基層溫暖相挺」、「情義相挺,尊重民主」、「依循民主機制」等為標題,專門強調了「沒有高層關愛」,大打「黨內悲情牌」,以爭取已經對陳水扁和民進黨高層有所不滿的泛綠選民的同情和支持。而打「悲情牌」,則向來是陳菊的拿手好戲。尤其是她在主持民進黨舉辦的各項大型造勢晚會活動時,都能準確地控制氣氛,將「悲情」貫穿於整個造勢晚會之中,引發泛綠選民的共鳴。現在,她又故伎重演,在自己的參選活動中打出「沒有高層關愛」的「悲情牌」,則較為準確地捕捉到了南台灣泛綠選民對包括陳水扁在內的民進黨高層的腐敗貪贖行為頗為不滿,已將陳水扁及民進黨高層與民進黨切割開來的心態。

  陳菊堅持參選,豈非是要形成與葉菊蘭之間的「兩菊」及「兩個女人」之爭?現在看來,葉菊蘭參選的意願仍然很低。這位「國母」級的人物(其丈夫是「台獨烈士」鄭南榕),或許是深感受到「高捷弊案」影響的民進黨在高雄市的形象,難以挽回,而不願蹚此渾水,也可能是對高層的腐化墮落對民進黨的形象造成極大損害而心灰意冷,亦可能是因她與陳菊的私交並不錯,不想傷了感情,因而即使是高層大拍心口,她也不為其所動。

  葉菊蘭的棄選,再加上中國國民黨葉金川退選必導致宋楚瑜流失大量眷村選票,難以形成十二年前藍軍「鷸蚌相爭」的效應,謝長廷難以在本來就是基本盤藍大於綠的台北市取勝,故而更為堅持他不受徵召參選台北市長的決定。倘此,「北謝」和「南葉」都將破局,民進黨的選情更加危乎。

  「南葉」的流產進而導致「北謝南葉」的破局,可能會使「新潮流系」與陳水扁之間的仇隙,更為擴大。「新潮流系」與陳水扁的關係,本來就是「相敬如冰」。只不過是因為「生命共同體」的原因,「新潮流系」才在兩次「總統」選舉中,全力為陳水扁輔選。但正因為「新潮流系」在輔選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組織力及險辣權謀,使陳水扁深以為忌,故在二00四年「總統」選後兩次「內閣」改組中,都拒絕讓「新潮流系」成員擔任重要職位,尤其是在林全力薦邱太三接任「財政部長」,吳釗燮也要求讓邱太三重返「陸委會」的適任壓力之下,陳水扁都不為其所動。而「新潮流系」則數次炮口向內,嚴厲批評陳水扁。現在,「新潮流系」更是在高雄市長選舉候選人問題上,對陳水扁「一點面子也不講」,堅持抬拱陳菊不鬆口。因此可以說,「南葉」的破局,與其說是謝長廷與黨中央之間拗氣的結果,不如說是「新潮流系」再次向陳水扁作出挑戰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