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報告」圖以詭計衝擊「一中」底線

  按照西方政治學的理論和實踐,「政黨政治」是透過政黨彼此間的選舉競爭,來達成政權的和平轉移,亦即「政黨輪替」。而「政黨輪替」發生的最佳時間點是兩屆。這是因為,往往第一任的主要工作是摸索情況,倘若剛熟悉情況尚未來得及施展政策抱負就「下台」,徒增社會和政治成本。如果超過兩任,就很容易會發生權力腐敗。因此,各國的「憲法」都規定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只能「連選得連任一次」。盡管並不限制同一政黨人士透過選舉「接棒人」,但對個人的任期限制,卻是非常嚴格的。

  前日,是陳水扁就任「總統」六周年紀念。由於台灣地區的「憲法」規定,「總統」為四年一任,也是「連選得連任一次」,故他的這個「就職周年紀念日」,已經標誌著他已進入「後任職時期」,亦即「後扁時代」已經到來。本來,按照前述的「政黨政治」理論和實踐,第二個任期的過半,本是發揮得最為順當,是最容易而且也是最能出政績之時,這有助於為其同黨的下任「接棒人」的選情加分。但是,陳水扁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他不但是拿不出一份像樣的政績表,相反還受到黨內外政鬥頻密、經濟低迷、治安不靖、人民群眾生活困頓所困,再加上「第一家庭」「第一親家」的弊案纏身,而令陳水扁四面楚歌,連黨內也興起一片要他「辭職」之聲。看來,那位向呂秀蓮預言她有機會將會在今年內成為「第一位女總統」的相士的預言,似是還相當「精準」。

  陳水扁拿不出怎樣的政績單,又受親屬弊案衝擊,於是就只好進行言不由衷的「道歉」,並從倉庫中搬出了那份草擬作業進行了一年、修改多次,早已研擬完成,但一直尋找最佳出籠時間而遭「冷凍」的《二00六國家安全報告》,圖以「交差」及轉移視線。

  從這份洋洋數萬言的《國家安全報告》看,它是一份左拼右湊、翻炒老話題的「應付之作」,並未顯出號稱為「新潮流戰略之神」的邱義仁政治眼光準、出手狠及策略穩的特點。而是為了討好方方面面,而不得不作出某些「中庸之道」姿態:既是為了繼續討好「台獨」基本教義派,《國家安全報告》仍保留了「一邊一國」、「終統」的框架;又是為了避免得罪大企業家,又不得不說了些應景違心的話,但卻將兩岸經貿議題置在較後的位置。

  然而,這份《國家安全報告》,以西方紀元而不是以台灣地區慣用的「民國」年號,「報告」封面也沒有「中華民國國號」,只寫「台灣」,內文通篇只提「中華民國」兩次,其他都以「台灣」取代,還稱大陸為「中國」,卻分明是在大搞「台獨」及「去中國化」。即使是在兩岸軍事部份,在拋出「兩岸共商討劃分軍事緩衡區」的同時,又提出了取材自中國與東盟之間亦即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南海行為準則」,而提出了「逐步形成海峽行為準則」,繼續大搞「一邊一國論」。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安全報告》強調,兩岸有關經貿議題的雙邊討論與措施,可在「 WTO」多邊架構及「APEC」區域架構下進行。這擺明是要把兩岸經濟關係提升到「國與國」至少是「準國際關係」的位階。實際上,台灣當局已開始了這方面的實踐,利用「WTO」多邊架構的規定,要將兩岸經貿糾紛導向「國際經貿糾紛」程序處理。最近就在大陸輸銷台灣毛巾問題上,就斷然提出「反傾銷」,迫使大陸商務部、海關等部門的官員,派出代表到台灣,其「經濟部」、「國貿局」及海關的官員進行面對面的談判。這讓台灣當局竊喜不已:終於在他們尚未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之前,促成了兩岸官方直接談判,而且還是在國際組織(「WTO」)框架之下的談判,等於是兩岸官方在進行「國際談判」。

據消息透露,台灣當局正食髓知味,計劃製造更多的「反傾銷」事件,迫使大陸的官方機構繼續派出代表到台灣與其官方代表直接談判,以衝擊「一個中國」原則底線並擴大「缺口」,從而讓 「一中」原則崩潰。而且更「辣招」的是,台灣當局還意圖製造將使大陸方面自覺不自覺地跌落「國際貿易糾紛」的陷阱,利用大陸在工業原材料尚未能完全自給的隙缺,策劃讓台灣的某些「國營企業」將自己的產品大量傾銷到大陸,倘對方難以忍受其對大陸產品的衝擊而提出「反傾銷」訴求,就正合台灣當局的口味:要啟動「WTO」機制,讓大陸方面準核台灣「經濟局」、「國貿局」的官員進入大陸地區與大陸的相關官員進行面對面的直接談判,直接衝擊大陸方面的「一中」原則,和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立場才可復兩岸談判的底線──既然連「國際談判」都已在大陸地區進行並由大陸政府相關官員出面談判了,那個堅持兩岸商談是一個國家內部事務談判的「九二共識」,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據說,被台灣「外交部」及「經濟部」挑中的「炮彈」有好幾發,其中一發是「中鋼」的鋼鐵產品。本來,在世界鋼鐵市場不景氣及鋼價下跌的情況下,本身並無鐵礦資源,又無煉鐵工序的「中鋼」,由於只是加工鋼成品,就注定了銷路狹窄,受到低迷的國際鋼鐵市場的直接影響。但在近年,大陸內地房地產蓬勃,其他各類工業也迅速發展,大陸的鋼鐵加工企業的技術力量又難以滿足需求之下,「中鋼」的產品就找到了新的出路及廣闊的市場。從而救活了已瀕於破產的「中鋼」,甚至其工人在年底時還可收到數月薪酬的「獎金紅包」。而與此同時,大陸的鋼鐵企業卻普遍產能過剩,有些企業因產品技術含量低打不開銷路而瀕於倒閉。如果大陸官方也據此而提出「反傾銷」,也就正好是落入了台灣當局的陷阱:按「WTO」規例,大陸官方必須接受台灣官方派出代表進入大陸地區進行「反傾銷」談判,「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防線就將輕易被打破。

這也正是《國家安全報告》中關於在「WTO」多邊架構下進行兩岸經貿議題的雙邊討論措施,及盡量設置「專責經貿談判代表」提法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