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00八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台北、高雄二市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黨內初選已分別於前、昨兩日完成。一如事前預料,在中國國民黨方面,郝龍斌以較高的民調輕取台北市;而高雄市由於參選人數眾多,無論是民調或是黨員投票都發生了「扯薄效應」,故沒有任何一位參選人的得分跨過三成的「門檻」,而必須進行第二輪初選,由得分最高的黃俊英、黃昭順再比高低。而在民進黨方面,由於台北市無人登記,醞釀中的徵召謝長廷又未能成事,故而懸空;高雄市則是陳菊一路長紅,以大比數擊敗了管碧玲,故不管民進黨中央如何「喬」,「壓不扁的台灣菊」仍將代表民進黨出戰高雄市。
由於台北市呈六點五比三點五的藍綠基本盤,也由於「馬英九光環」具有極大威力,被人們稱為只要馬英九出面輔選力挺,必能當選,而郝龍斌也已向馬英九輸誠,聲稱將會全力支持馬英九選「總統」,再加上作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必然會為黨提名的候選人輔選,故郝龍斌今年底的當選,已是十拿九穩。
但是,郝龍斌能否以馬英九當年的「衝高票」姿態高票當選,仍有疑問。其一,是他的「忠誠度」問題,將遭到部份泛藍選民質疑,未必會象當年狂熱支持馬英九那樣,也跑出來投郝龍斌一票。就以這次初選為例,郝龍斌在黨員投票中,得票率僅為百分之三十七點四,遠低於丁守中的百分之六十二點六,如果不是郝龍斌的民調為百分之六十九點二,丁守中民調只有百分之三十點八,而初選計分結構又是民調七成、黨員投票三成,郝龍斌就將難以翻盤。因此,在未來半年內,郝龍斌有必要在台北市的國民黨各基層走透透,說明自己當年應邀出任「民進黨政府」的「環保署長」,是為了體現族群和解、政黨共生,而這種精神不但正是台灣地區走出藍綠爭議、團結打併的需要,也是有助於馬英九能爭取到更多的中間和淺綠選票的關鍵所在,希望能爭取到基層黨員的諒解和支持。
其二,郝龍斌有一樣「原罪」,卻是不能「自我贖罪」或解釋得了的,那就是「拉法葉」問題。盡管被質疑涉案者是他的父親郝柏村而不是他本人,但由於正受系列弊案重重困擾的民進黨急於脫困和反撲,必然會在競選過程中狂打「拉法葉弊案」,以圖發揮「株連效應」。而從種種跡象看,曾就「拉法葉案」說過「不惜動搖國本也要追查到底」的陳水扁,在受到「第一家庭」、「第一親家」系列弊案纏身之下,必會利用追查「拉法葉案」來作反撲。對此,國民黨和郝龍斌本人,都應有清醒的認識,並及早擬定應對方案。
其三,即使如此,仍有變數,就是宋楚瑜也要參選的問題。昨日,案楚瑜透過親民黨提出,要求國親兩黨就台北市長候選人進行協調,但國民黨卻提出以民調取決的反建議。從中看出,國民黨是「寸土不讓」,因為宋楚瑜現在的民調數據極低,只有百分之之四至五,根本不可與郝龍斌的高民調同日而語,他與郝龍斌拼民調,只能是慘敗而回。而宋楚瑜則是未必「非要選不可」,只不過是意圖以「參選台北市長」為要挾籌碼,換取馬英九勝選「總統」後,安排他出任早在十年前就夢寐以求的「行政院長」而已,故而才有「協調」之說。因為在藍軍的詞彙中,「協調」往往是「密商政治」的同義詞。
倘國民黨拒絕協調,或是協調不成,宋楚瑜可能會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倘「 ?落去」參選,經過多次「鷸蚌相爭」沉痛教訓的泛藍選民,必會自動棄保,宋楚瑜可能就會輸得很難看,從而徹底地邊緣化,並連累親民黨也趨向泡沫化。倘急流勇退宣佈棄選,就更讓人看穿他當初叫嚷要參選的權謀用心,成為台灣政壇上又一個「陳水扁」。當然,倘若操作及引導得宜,也可使宋楚瑜披上一道「顧全大局」的晚霞,以較為正面的形象擺脫「插一腿」參選的困境及退出政治舞台。
其四,郝龍斌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與國民黨的關係的問題。盡管他是以國民黨的名義出戰台北市長選舉,但他卻曾是新黨的召集人,揹有「分裂國民黨」的「原罪」。只是因要選台北市長,才跑回國民黨,又頗有「投機」意味。而在這次台北市長黨內初選過程中,他也先後與幾位忠貞的國民黨員如蔣孝嚴、丁守中、葉金川等結下樑子。尤其是葉金川本是馬英九所屬意的「接棒人」,這又致與國民黨的主席存有芥蒂。正因為如此,他在黨員投票中,得票率偏低。也正因為如此,在前日郝龍斌召開的宣佈通過初選記者會,馬英九並沒有前來祝福,而是只顧趕市政行程划龍舟。因此,郝龍斌除了是要繼續其拜會國民黨初選的其他各位參選人之外,還應設法向馬英九交心:將承繼馬英九的市政路線不變。甚至是承諾,禮聘葉金川出任副市長並委以重任,及台北市政府各部門的人事基本不動。這樣,或許會使馬英九因葉金川退選而未能實現其「承繼市政路線」、「市府團隊原裝不動」設想有所懊怒的情緒,得到緩解,從而真正把他當作是國民黨的戰將及台北市市政的「接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