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特首何厚鏵率領的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昨日出席了在雲南省舉行的「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等系列活動。其中有一項是:「泛珠三角區域行政首長與東盟商務官員對話會」。菲律賓、老撾、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緬甸等國家的商務部長級官員與「泛珠三角」十一個省級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座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何厚鏵也在座談會上發表了談話,指出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過程中,泛珠區域應該並能夠起到更積極的作用。而澳門特區將努力整合政府和民間的積極因素,促進中介服務質素的持續提升,並以本身的特長,在東盟與泛珠地區之間搭建起一道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合作橋樑,尤其是將聯同泛珠成員加快與葡語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步伐。
印象中,這是「泛珠區域」的合作議題中,首次加入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元素。這有可能是雲南省長是在「泛珠區域」的十一個成員體(九加二)中,無論是地理區位還是經貿關係,與東盟國家最為密切的兩個成員體之一(另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緣故。雲南省作為本屆「論壇」的東道主,向參與「論壇」的其他十個成員體熱情推介正在構建中的「中國-東盟自由區」(十加一),積極為「九加二」融入「十加一」發揮穿針引線作用。這給正在全力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服務平台」的澳門特區,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和努力方向:倘也把「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關係融入到「十加一」以至「十加三」(即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之中去,相信對於增強澳門在區域以至國際經貿關係中的地位和實力,及讓澳門經濟融入全球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有意思的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是在同一年--二零零三年的十月份啟動的。前者,是於二零零三年十月八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七次東盟與中日韓(十加三)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國(十加一)領導人會議及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與東盟十國國家領導人簽署了題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啟動了「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而在後者,則是於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二日,在澳門舉辦了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確定了澳門在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服務平台的定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特首何厚鏵在其「施政報告」中,還提出了澳門應發展成為「粵西地區商貿服務平台」、「世界華商聯繫與合作的服務平台」的概念及架構。而也是在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七日,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專程來澳門與特首何厚鏵一同見證了《內地與澳門關係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的簽署儀式。隨後,澳門特區又於二零零四年六月參與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自此,澳門特區的區域合作架構,就基本搭建了起來。
但在以往,澳門特區政府是較少提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項目的。這有可能是澳門特區在前述的幾個項目中,要不是以「單獨成員體」的身份參與(如「九加二」),要不就是澳門特區直接成為服務平台(如「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而「十加一」則是以國家為成員體,澳門特區無權自行參與,故而只是等待中央政府指令和安排。今次,藉著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雲南舉行,而東道主又為了強調該省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區位優勢,當然更是出於促進「九加二」成員體與東盟國家發展和加強經貿關係的良好用心,「順道」舉辦了「泛珠三角區域行政首長與東盟商務官員對話會」,就巧妙地把「九加二」與「十加一」聯結在一起,使到澳門特區與東盟十國直接接觸了。
澳門特區似是應當就此受到啟發,藉著「九加二」與「十加一」的聯結,澳門特區也應當把自己的區域合作視野進一步拓寬,利用自己的區域、語言以及歷史聯繫、民族交往感情等方面優勢,推動「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中體現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架構,同「中國-東盟國家自由貿易區」(十加一)聯結起來。這樣,澳門在區域合作中所發揮的平台作用,就將能進一步擴大,澳門特區還有可能會成為東盟國家與葡語國家之間的連接點,從中所獲得的有形利益和無形效益,將是無法估量。
當然,由於澳門特區只是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都是以國家為成員體,故澳門特區要發揮前述的作用,還必須得到中央政府的許可和支持,才能實現。不過,有了澳門特區成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服務平台」的經驗及前例,相信中國政府為了支持澳門特區的繁榮發展及「一國兩制」事業的成功,是樂見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