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立法院」昨日召開立院談話會,討論是否召開臨時會及臨時會的期間、議題問題。結果,藍軍以其多數優勢,使國親兩黨黨團提出的十四件議案,全獲通過。其中爭議最大的「罷免案」,更是以一百一十三票贊成(即國親兩黨及李敖等無黨籍「立委」沒有一票跑票)、九十七票反對(亦即民、台兩黨「立委」除一人請假外,也同樣沒有一票跑票)的強勢,順利過關。在隨後的程序委員會中,藍軍又以其人數優勢,將「罷免案」列為臨時會「第一案」。而民進黨團提出的八件議案,及台聯黨團提出的十三件議案,則全部遭到藍軍封殺。
不過,由於藍軍所提議案與綠營所提議案,有不少是議題相同,如「治水預算案」、「檢察總長人事同意權案」、「國營事業預算案」、「中央政府擴大公共建議計劃特別預算案」等,只不過是其內容有所出入而已,故民進黨攻擊藍軍的「只顧政治惡鬥,不顧民生經濟」口號,將啞然無聲。但在藍軍提出的十四件議案中,有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並有助於台灣經濟振興的「直航條款案」、「低階公務人員與警察赴大陸旅遊條例」;也有針對陳水扁、李登輝的「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修正案」、「三•一九真調會委員聘任案」;還有對明年底「立委」選舉影響重大的「選區劃分案」、「中選會組織法草案」;及有利於爭取離島民心的「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離島建設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博奕條款)」。由於藍軍在「立法院」中掌握實質過半票數,故估計獲得通過的機會甚高。相對地,在民進黨團提出的議案中,有「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解凍案」、「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軍事採購案)」等,在遭到封殺後,「新聞局」、「國安會」、「陸委會」等機關的預算仍將繼續被凍結,「軍購預算案」則仍是端不上「立法院」的檯面。因此可以說,「立法院」臨時會的第一仗,藍軍就大獲全勝。民進黨所聲稱的「絕地大反攻」,在「立法院」臨時會的領域內,就撞到了鐵板,被碰得頭腫面青。
當然,臨時會的「重頭戲」--「罷免案」,由於「憲法」設下了必須得到三分之二「立委」同意才可提出的高「門檻」,而以目前「立法院」藍綠雙方的結構陣勢看,要想闖關成功確是具有極高的難度。而且,再加上近日陳水扁透過「權力下放」及強化黨內團結等手段,已讓黨內反對派「收聲」,跑票的可能性已降至較低。實際上,民進黨內的「反扁派」--「新潮流系」,由於要全力輔弼已獲陳水扁下放權力的蘇貞昌,近日已達成「堅決支持陳水扁繼續領導本土政權」的共識。而在台聯黨方面,也由於民進「絕地大反攻」的「第一炮」--再度拋出拉法葉和幻影戰鬥機回佣貪污弊案,在打擊郝柏村的兒子郝龍斌的同時,也劫挾了李登輝,使到原先樂見「罷免」陳水扁、由呂秀蓮繼任的李登輝不敢再作造次,故估計綠營能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少數,來反制藍軍未達三分之二的多數,亦即「罷免案」將難以過關。
因此可以說,正如馬英九所說的那樣,由於「罷免案」的「門檻」甚高,必須得到民進黨內的反對派和台聯黨的支持及全民共識,方可成事,及「罷免案」是只有一顆子彈的手槍,在陳水扁的任期內只可推動一次,今次將子彈射出,下次最需要「開槍」時卻沒有「子彈」了的那樣,現在推動「罷免案」,的確是時機並未成熟。然而,在多數泛藍支持者「嗆扁下台」的洶湧情緒之下,馬英九作為國民黨的領袖就必須順從黨內民意。不過,這確是有悖馬英九作為「法律人」的性格。因此,相對於昨日宋楚瑜的親自坐鎮指揮,馬英九則是較為低調,仍在強調避免藍綠對決。
但即使「罷免案」闖關不成,其對「嗆扁下台」的造勢作用,卻是十分明顯的。這一點,連被喻為「民進黨內智多星」的謝長廷,也看出來了。昨日他就與民進黨不同調地指出,「罷免案」因具高「門檻」,以目前的態勢來看,要通過的難度非常高。不過,推動「罷免案」在政治立場上是「必要的」,國親在意的是要推動「罷免案」的過程與表態。實際上,藍軍就是要在推「罷免案」的過程中,形塑陳水扁如同馬可斯那樣的「貪君」形象,進而徹底推翻六年前陳水扁以「改革」、「清流」形象,及以「反黑金」、「反貪污」為訴求,騙取選票篡奪台灣地區領導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從而為二零零八年再次實現「政黨輪替」,營造必要的社會政治氛圍和民意基礎,達到保證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勝選的戰略目標。
在戰術層面上,藍軍也是要以「罷免案」,來為下一階段的「倒閣案」或迫使陳水扁自動辭職舖墊氣氛。其實,對於馬英九來說,「倒閣」比「罷免」更具迫切性。這是因為,蘇貞昌並無弊案在身,在「清廉」方面與馬英九具有極高的同質性。而蘇貞昌最近推出的「蘇修路線」,也與馬英九關於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主張,較為相似。但是,由於蘇貞昌大權在握,可充分運用其行政資源推動「直航」、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把只能是「紙上談兵」的馬英九「比」下去。因此,蘇貞昌將是馬英九在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中的「剋星」。推倒蘇貞昌,等於是為馬英九掃除一個最大的障礙。而推倒蘇貞昌的方法有兩個,一是罷免陳水扁或迫使陳水扁自動辭職,讓呂秀蓮按「憲法」規定繼任。而呂秀蓮由於與蘇貞昌關係極為惡劣,上台後必然會炒掉蘇貞昌。二就是「倒閣」,按「憲政」倫理,蘇貞昌被「倒」後,不應再被委任「組閣」。在「罷免」不成之後,「門檻」不高、藍軍完全有把握的「倒閣」,就是有力利器。
當然,「倒閣」也存在不少技術問題。如倘陳水扁下令解散「立法院」,因按「憲法」規定,新選出的「立委」是屬於第七屆,而第七屆「立委」選舉將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及「立委」名額減半,在目前選區尚未劃分之下,第七屆「立委」選舉將難以實施。另外,親民黨及無黨籍「立委」也可能懼怕在選舉中遭「泡沫化」,而不願提前結束現任任期,有可能會「跑票」。
因此,「罷免案」的最終效應指向,還是應當形塑陳水扁「非下台不可」的社會興論,迫使陳水扁自行辭職,這是社會成本代價最小的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