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應尊重中華文化傳統更應珍視澳門歷史 既應尊重中華文化傳統更應珍視澳門歷史

  區錦新議員昨日在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中指出,特區政府有意將葡文學校遷到媽閣航海學校側之停車場及未來填海地段,是對中國人的傳統漫不經心,是完全缺少文化意識的。葡治時代,葡國人興建海事博物館於媽閣廟之左,尚知尊重中國人的傳統,而特區政府竟要把葡文學校建在媽閣廟前,擋住媽閣廟之朝向,不知是刻意要挑起中葡居民之間的矛盾,還是單純的無知?

  區錦新的這番話,點出了葡文學校新校在媽閣廟對開海面填海興建的負面效應的要害所在:對中國人的傳統漫不經心,將有可能會挑起中葡居民之間的矛盾。

  實際上,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統之一。據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鄭彭年指出,媽祖信仰迄今歷時千載,它和我國其它民間信仰一樣,伴隨歷史的發展釋放自由獨具的文化色彩。在古代,媽祖作為我國特別是南方沿海人民的精神支柱,冒生命危險渡驚濤駭浪向海外開拓,揚國威於東海、南海。至近現代,儘管因科學技術的發達而使媽祖失去其航海守護神的作用,但其信仰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仍有其意義和活力。特別媽祖本身的那種勸善懲惡、濟世救人、輔國庇民、慈光普照的高貴德行,可以說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優秀文化和海外開拓的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媽祖對海外僑胞來說,已成為他們的母親和祖國的化身,成為他們生活上的一種精神寄托和事業上的鼓舞力量。

  這就是媽祖被中華民族奉為「海上守護女神」的原因。對這「海上守護女神」的精神寄托和頂禮膜拜,在我國的台灣地區尤為風盛。在台灣民眾的心目中,媽祖原先是一位航海女神,早期大陸移民們正是為了安全橫渡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把媽祖神像帶在身上,從而將媽祖信仰傳播到全島各地。正因為如此,在台灣地區的二千三百萬民眾中,無論是佔人口八成的「本省人」,還是四、五百萬的「外省人」,都是分別在三、四百年前或五十多年前橫渡「黑水溝」(即台灣海峽)移居台灣地區的,他們在渡海過程中與風浪博鬥,祈求媽祖保佑,消災怯病,因而使媽祖成了台灣地區民間崇拜的第一大神,在眾善男信女的心目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據台灣「內政部」統計,台灣的媽祖廟就多達一千三百多座,僅次於王爺、觀音,信徒有一千多萬。而隨著華僑和海員的足跡,媽祖信仰也傳播到世界各地。除了日本、朝鮮和東南亞之外,美洲、歐洲的一些地方也有媽祖的宮廟。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全世界共有媽祖廟五千多座,信徒達二億多。在廣大華僑和台港澳同胞的心目中,媽祖代表著「源」,代表著「根」,媽祖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也正因為媽祖是「海上守護女神」,因而世界各地的媽祖廟,大多是建在海邊,或是可以直接望到海面的地方。以寄望媽祖繼續在江海顯靈,保護漁民,庇佑舟船,拯救遇難船隻。這就是區錦新所指的「中華文化傳統」。基於這種傳統,不應將媽閣廟與海面隔離開來。

  其實,媽祖與澳門更是有著特殊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媽閣廟不但是澳門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澳門基本法」第一句「澳門,包括澳門半島、(乙小)仔島和路環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十六世紀中業以後被葡萄牙逐步佔領」的直接見證者。澳門雖然不是媽祖的故里,但澳門卻因媽祖而興,故而人們常有「先有媽閣廟,後有澳門街」之說。而「澳門」的葡文語音「 MACAU」,就是由媽閣廟的音譯而來,更是宣示著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實際上,據張汝霖、印光任合著的《澳門記略》記述,「相傳明萬歷時,閩賈巨舶被颶殆甚,俄石神女立於山側,一舟遂安,立廟祠天妃,名其地為娘媽角。娘媽者,閩語天妃也。」為此,每當春節漁船開身,例必經媽祖閣燃燒爆竹、香燭膜拜。這種習慣,在葡人未來之前,沿海船民在這裡活動時就已流傳下來。而另據本澳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德鴻所著《澳門掌故》一書所載,媽祖閣的始建還有一個傳說,四百多年前,有閩籍商人自福建運貨來廣東。在啟碇時,有一婦人要求附載。而婦人上船後,船行甚速,很快便來到澳門海面。正擬進入內河,該婦人便要求泊岸,跟著上岸直奔今天媽祖閣的所在地,瞬即又失去蹤影。閩籍商人在詫異之餘,便在此地建廟,以彰神靈。這兩個傳說都突出了一點,就是表現了媽祖是水上人、船民的庇祐神。因此,把媽閣廟與海面隔離開來,不單止是不尊重中華文化傳統,而且也是割裂了澳門歷史。

  可能有人會說,媽閣廟是當年葡人在澳門登陸的地方。故在媽閣廟的前面填海興建葡文學校,就是要泯滅當年葡人踏足澳門的痕跡。倘有人真的是如此認為的話,那就太過無知了。其實,正是因為葡人以媽閣廟的譯音「 MACAU」來作為澳門的葡文地名,也正因為此後旅居澳門的葡人曾於一五八六年向葡國朝廷申請將澳門的市名稱為「中國阿媽神名城」,更因為西方人曾將澳門稱為「天主聖名之城」,而據內地歷史學者考究,所說「天主」不是天主教的天主,而是尊為天后的媽祖女神,從而使到澳門成為全世界唯一以媽祖來命名的城市,故而更為彰顯了澳門自古是中國的領土,更應保留媽閣廟無視覺遮攔地面向大海的必要性。

  故此,澳門特區政府應當取消在媽閣廟對開海面填海興建葡文學校的計劃,另行覓地興建。尤其是在主管教育事務並直接與葡國有關部門協商葡文學校選址的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就同時亦是主管文化遺產事務的官員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