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通關:澳門拱北各有不足宜互相學習 汽車通關:澳門拱北各有不足宜互相學習

  澳門特區海關日前再次透過媒體「安民告示」,呼籲持有澳門/內地兩地車牌的車主,盡快到海關申請辦理換發新的車輛進出澳門邊境通行證,及裝貼電子查驗卡。因為按照第三/二00六號行政法規規定,從今年九月一日開始,澳門海關全面使用「電子車道」,倘車主尚未申請辦理新的邊檢通行證,將會影響海關工作及過境車輛通暢過境,也將會給車主帶來不便。

  自澳門海關於今年三月一日開始對兩地車牌實施「電子車道」之後,兩地車牌車主普遍反映,過境通關效速加快,頗為方便。後來,對司機和隨車乘客又分開澳門身份證和內地通行證車道,使到司機和隨車乘客都是澳門居民的過境車輛,更為方便。此一系列措施,不但反映了科技進步及澳門特區政府加快了「電子政務」的進度,進一步向「E政府」目標邁進,而且也是海關和出入境檢查部門落實特首何厚鏵「以民為本」施政理念的具體體現。

  但是,與同樣是也是採用「電子車道」的拱北邊檢方面相比,澳門方面仍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拱北方面,是發放及安貼兩個「電子驗放卡」,一個是車輛的,另一個是車主及司機的。而在澳門方面,則只是發放及裝貼一個車輛的「電子檢查卡」。這就形成了在拱北方面,邊防檢查、海關檢查和衛生檢疫,都是由電子設施執行,一次過檢查放行,亦即無須再對車主或司機進行人手查檢回鄉證或通行證。而在澳門這邊,則是分兩步走:海關對車輛的查驗,是實施了「電子化」;但出入境檢查部門對車主、司機及隨車乘客的查驗,仍是以人手來檢查身份證或通行證。盡管澳門出入境檢查部門對過境旅客證件的查驗相對寬鬆,但仍耽誤一些時間。尤其是在過境車輛並無乘載隨車旅客,只有車主或司機一人駕駛過境車輛之時。這種「不完全電子化」的不足之處,與拱北方面相比,就更形凸顯。

  因此,雖然對自然人的電子檢驗證件的技術已經成熟(如澳門方面也對持有智能咭身份證的澳門居民實施「自助檢查過關」);也既然拱北方面所採取的車主或司機電子查驗證的件實踐已被證明十分成功,而且連持內地證件的司機也可經預錄身份資料及指紋、面相等生物資料後,同樣使用「電子車通」;更既然特首何厚鏵已對公共行政部門寄以「以民為本」的殷切期望;故澳門出入境檢查部門也宜學習拱北邊防檢查站的經驗,引進對自然人證件的電子查驗技術及設施,在關閘和蓮花橋檢查站的車輛通道安裝自然電子檢驗設備,並由車主或司機預錄電子通關資料,包括證件、指紋及面相等。相信,實施了這一措施後,澳門方面的車輛出入境查驗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過境車輛只有司機一人的情況下。就此,可以專設一條沒有隨車乘客的電子檢驗車道。

  盡管在出入境查驗方式方面,澳門的車輛電子查驗、司機人手查驗落後於拱北的車輛和司機均是電子查驗,但反過來,澳門方面的隨車旅客不必落車,可安坐車中隨車在車輛通道出入境的做法,又先進於拱北方面的除了領有「隨車證」者外,所有乘客必須落車,經旅客通道查驗過關,即「人車分離」的做法,又有所進步 ,及較為便民。

  實際上,倘在過去,由於車輛通道就在拱北聯檢大樓的兩旁,旅客落車在旅客通道驗證過關後才返回汽車,仍不算太麻煩的話,那麼,現在的車輛出入境查驗通道已改為遠離拱北聯檢大樓,就不是那麼方便了。尤其是入境旅客必須在拱北口岸地下商場的汽車通道乘車,而該汽車通道交通繁忙,各類車輛穿梳疾駛,旅客在此候車容易發生意外。而且空氣流通不佳,廢氣混濁,令候車旅客頗不舒服。再加上旅客攜帶大件行李,上上落落及穿越快慢車道,既辛苦,又險象百出。另外,如果隨車乘客是老弱病殘者或不懂自己過關的小童,要他們落車另行過關,也十分不便。

  因此,倘拱北方面也能象澳門那樣,容許隨車旅客乘車經車輛通道過關,就更能體現胡錦濤主席率先提倡的「以民為本」精神。具體做法,可以向申領有「優檢證」的人士提供隨車過關便利,也宜允許未領「優檢證」的老弱病殘者及小童隨車過關。既然拱北邊防站已在車輛通道檢查站旁修建了隨車人員證件查驗通道,為何卻不好好利用,一直關門不開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