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深化澳門與內地的緊密經貿關係 進一步深化澳門與內地的緊密經貿關係

乘著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代表中央前往香港參加慶祝回歸九周年暨紀念「CEPA」簽署三周年活動的東風,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和澳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也在澳門簽署了「CEPA」的「補充協議三」。盡管與「CEPA」協議正文及其前兩個「補充協議」相比,「補充協議三」並無「石破天驚」的內容,但卻是充分體現了內地對澳門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措施及政策,使到「CEPA」從內容到形式都進一步深化,也為澳門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的增長點。並及時地回應了胡錦濤主席對澳門特區的「四點希望」及溫家寶總理關於澳門經濟應當「適度多元發展」的指示,適時地配合了目前澳門的發展路向,將有利於澳門特區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正如特首何厚鏵昨日在於香港舉行的「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發展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演講所指出的那樣,隨著「CEPA」的不斷充實和完善,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合作正日漸密切和加強。「CEPA」充份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的支持和關懷,為澳門與內地經濟融合、互利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巨大的機遇,也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持續協調發展創造了基礎和條件。為此,加強與內地經貿合作,逐步實現與內地經濟融合和一體化,已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既定發展策略的重要組成部份。根據澳門的比較優勢和實際情況,特區政府正致力將澳門打造成為區域商貿服務平台,特別是作為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和交流的服務平台。「CEPA」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通過制度的創新、資源的整合、市場壁壘的消除、交易成本的降低和行政的協調。故他相信,「CEPA」正在創造一個龐大、無障礙和日漸統一的市場。

實際上,澳門經濟近年來之所以獲得了觸目的成就,平均每年的實質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十以上,特區政府的博彩業開放政策得到了實質上的支持,使到政府庫房能有充沛的收入,並帶動了周邊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將曾經高踞不下的失業率拉到百分之三點八的新低點,遠低於國際紅色警戒線,在為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為促成社會安定和諧作出重大貢獻,主要的動力就是來自「CEPA」的主要內容之一--開放內地居民來澳門「個人遊」。目前,在全國十三億人口中,已有擁有約二億人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居民可以個人身份來澳門旅遊。倘餘下的十一億人口再逐步開放「個人遊」,就將可使澳門經濟成長再持續若干年。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澳門特區的發展前景將無可限量。

從理論和實踐上來說,澳門特區作為中國的單獨關稅區,實行與內地不同的經濟體制,內地與澳門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貿易、投資障礙,客觀上影響雙方之間經貿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逐步消除內地與澳門經貿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礙,促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經濟的融合,就成為內地與澳門經貿合作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進入二十一世紀,在經濟 全球化日益明顯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已經成為各國和地區擴大對外經貿合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這種趨勢在多邊貿易進程緩慢和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形勢下,對內地、澳門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內地與澳門之間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推動內地與澳門經濟的一體化進程,是三地經濟共同發展、應對外經濟環境挑戰的必然選擇。

另外,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在特區政府的有力施政下,澳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但澳門經濟以博彩旅遊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經濟風險較大。為此,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了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向。內地與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將有力地推動澳門的產業適度多元化,發揮其區域貿易投資平台的作用,使澳門經濟得以健康發展。

當然,「CEPA」也是內地改革開放的實際需要。隨著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速度不斷加快。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內地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內地將在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上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但是,內地還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結構有待調整,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內地通過與港澳地區建立自由貿易關係,能夠更多更好地吸收港澳的投資,擴大與港澳的貿易,發揮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澳門作為投資貿易平台的作用,促進內地製造業的升級和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西部地區的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同時,港澳企業更多更快地進入內地,將促進內地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提高內地服務業的競爭能力,為擴大對外開放積累經驗。

因此,鑑於「WTO」的「雙向、對等」、「公平競爭」及「非歧視」等原則,既然內地透過「CEPA」允許澳門的服務業進入內地發展(內地貨物進入澳門早就基本上實現了「零關稅」),故內地服務業也應可進軍澳門,甚至內地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也可透過澳門的專業資格考試在澳門提供服務。現在內地未提出這一訴求,是考慮到「CEPA」的功能主要是為了協助澳門經濟發展。但如以法治觀點看,內地不可能長期地單向執行類似自由貿易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政策,放棄自己的合理權利。

因此,那些只是期望中央向澳門伸出援手,卻是以各種理由、各種形式反對輸入內地勞工,甚至是制訂了連把跟隨輸澳設備進行安裝的技術人員都當作是「黑工」的行政法規的人,都應捫心自問:自己的只顧單向享受權利、不願履行雙向責任的心理,是否對得住中央政府和內地同胞,是否符合「WTO」的法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