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聯黨在「總統罷免案」中集體投下「棄權票」,除了是本欄昨日所分析的各項原因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在起主導作用;其一是李登輝這個「台灣之父」要藉「罷免案」的機會,教訓陳水扁這個經常「忤父」的「台灣之子」;其二是要在未來名額減半及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聯黨極為不利,甚至可能會使其「泡沫化」的「立委」選舉中,與民進黨嚴格區隔開來,從而爭搶「深綠」選票,在防避「泡沫化」的同時,佔領「深綠」陣地的制高點。
實際上,李登輝早就對陳水扁老大的不滿。這除了是埋怨陳水扁未能完全繼承其「兩國論」、「戒急用忍」的衣砵,而是時兒祭出「一邊一國」,時兒聲稱「台獨做不到」,左右搖擺,執政六年仍未能實現「台獨建國」之外,還有個人恩怨。
其實,李扁之間早就存在著恩恩怨怨。當年陳水扁辱罵李登輝為「老番癲」,就讓李登輝老大的不高興。不過,為了顧全「本土執政」的「大局」,李登輝還是忍了,並或明或暗地出面支持陳水扁。但是,陳水扁在憑「兩顆子彈」的「功力」連任「總統」之後,可能是忖恃自己的得票率已「過半」,無須李登輝「加持」,因而疏遠了他;也有可能是李登輝怨恨陳水扁是「不肖子」、「扶不起的阿斗」,因而兩人的信任危機愈發嚴重。而且,還搭上了私人恩怨,更是「雪上加霜」:
--在「扁宋會」後,陳水扁發表視訊講話,大批李登輝,並聲稱連李登輝都無法實現「台灣獨立」,故「台灣獨立」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個視訊講話,並非是對島內發言,而是與歐洲議會議員進行對話,等於是把「批李」提升至「國際化」的層次。一向自認為「國際觀」比陳水扁強得多的李登輝,難以咽得下這口氣。
--李登輝的美國行,陳水扁暗中加以阻撓;甚至連李登輝預定的日本之旅,陳水扁也諸多干擾。
--去年底「調查局」突然放出風聲,謂將重新調查曾文惠的「偷運美鈔案」,被李登輝認為是陳水扁要藉此來打壓及「警告」他。
--陳水扁及民進黨在遭受「揭弊」壓力之時,企圖以大爆拉法葉弊案的料來轉移視線。但看在李登輝的眼中,等於是要翻李登輝的老賬(當年陳水扁在「立委」任內,就是以拉法葉案來狂打李登輝及郝柏村),這讓李登輝很不是滋味。
因此,在外傳扁李關係發生變化之際,就傳出李登輝的核心幕僚張榮豐、賴幸媛密會馬英九,因而有人揣測認為,李登輝終於按捺不住,要聯合國民黨這個在政治上的「主要敵人」但卻是在個人關係上的「次要敵人」,來反擊陳水扁這個在個人關係上的「主要敵人」但卻是在政治上的「次要敵人」了。果不其然,台聯黨的十二名「立委」奉李登輝的指令,在對「罷免案」表決時進場投下了「棄權票」。這個舉動顯示,李登輝其實是認同「罷免案」在「憲政程序」上的正當性的。否則,台聯黨團就大可象民進黨團那樣,乾脆不進場投票,以示對「罷免案」的抗議和杯葛。
這是扁李關係生變的個人恩怨因素。至於台聯黨與民進黨之間的「黨仇」,則主要是反映在選舉恩怨方面。實際上,早在台聯黨甫成立首次參加「立委」選舉時,總操盤民進黨「立委」候選人選戰的「新潮流系」,就已與台聯黨「摃上」。「新潮流系」的「立委」候選人,更是直接地與台聯黨「立委」候選人在基層搶奪基督教長老會的本土「深綠」票源,使到台聯黨與「新潮流系」種下嫌隙。
如今,由於下屆「立委」選舉是名額減半,而且更是採用將會催生「兩黨制」,因而不利於台聯黨此類小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故擔心將會被排擠到「邊緣化」的台聯黨,必須死保「深綠」票源,才能在國、民兩大黨的手指隙中奪得幾個席位。但是,陳水扁為了逃過「罷免」的大難而提出了「捍衛本土政權」的口號,取悅及拉攏「深綠」選民,這等於是對台聯黨「趕盡殺絕」。不若馬英九「回到中道」,爭取淺藍、中間以至淺綠選民,還為親民黨留下「深藍」的「活口」。因此,台聯黨為了生存就必須不顧一切地與民進黨爭奪「深綠」選票了。李登輝近日要求台聯黨因應「倒閣案」提早做好「立委」選舉的準備,指的就是要搶奪和鞏固「深綠」選票。
偏在此時,民進黨中央宣佈,年底台北、高雄市長選舉,將分別提名謝長廷、陳菊出戰。而陳菊是「新潮流系」大老,台聯黨則早就決定將提名該黨秘書長羅志明參選。於是,台聯黨與「新潮流系」的「舊恨」未了,再添「新仇」。這從羅志明的一句陳菊如願意退出「新潮流」,台聯黨才有可能與民進黨整合,他也會願意退出高雄市長選舉,就可看出這場扁李之爭,其實也含有選舉恩怨的因素。
奇怪的是,台聯黨是主張「兩國論」即「一中一台論」的,而作為「鐵桿台獨」的陳菊,也是「一邊一國論」的狂熱支持者,但兩者卻「切齒相向」。但另一方面,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選舉的謝長廷,卻是提倡「一中憲法」的,昨日他還表示倘當選願意訪問大陸,但主張「兩國論」的台聯黨,卻在自己已決定推出周玉?參選之下,公開讚揚民進黨提名謝長廷的決定,李登輝還與謝長廷來往密切。這除了是折射了李登輝及台聯黨「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心態在作怪外(按:陳水扁與謝長廷關係欠佳),「選舉恩怨」確是影響民、台關係及扁李關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