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全代會雖然通過了「解散派系」的決議,但由於這項「決議」並未對「派系」作出嚴格的定義,也未附有「罰則」(據說將留待下一次全代會或臨全代會制訂),故這項「決議」實際上是難以執行,將會使該「決議」徒具形式,「名存實亡」,而「新潮流系」和「正義連線」、「綠色友誼聯線」則是「名亡實存」。--一方面,「新潮流系」注冊有《新潮流》雜誌,該系的「流員」仍可透過復刊《新潮流》並以聚集在雜誌社的形式,繼續維系無名有實的派系;與此同時,「正義連線」也已向「內政部」作了社團登記,故「正義連線」雖然不再作為民進黨內的派系,但卻仍可以社會團體的形態存在,而黨的法律是約束不了社會事務的。另外,「綠色友誼連線」並無辦公室之設,也未有向其成員徵收會員,「決議」對其只是一具「廢文」,並不能限制這個不是派系的「派系」的活動。另一方面,由於「決議」並無罰則,因而黨中央無論對違反「決議」的派系施以黨紀處分。即使是「新潮流系」仍然繼續以派系的名義進行公開活動,黨中央也無可奈何。不過,估計在黨內沒有人緣的「新潮流系」為了避風頭及作無謂纏鬥,可能會轉入「地下活動」。倘其他派系「逼人太甚」,再加上蘇貞昌不伸出援手,使到「新潮流系」感覺到「熱面貼在冷屁股上」,再也沒有匡扶蘇貞昌打贏「二零零八」選戰的必要,與民進黨中央越離越遠的「新潮流系」,並不排除有脫黨另行成立新黨的可能。反正,以「新潮流系」的恃才傲物,我行我素的性格,及遭受派系「妒忌排擠」的心境,「新潮流系」要出走,不再與慾思改革,也無魄力與反對黨鬥爭,只懂得搞內鬥的民進黨「同一般見識」,並不奇怪。
實際上,本來這次全代會,是民進黨正本清廉,反省自新的難得好機會,也是向民眾道歉及表達未來改革清弊、浴火重生的絕佳平台。倘此,與馬英九同樣清廉,但行政能力卻比馬英九強得多,對開放兩岸經貿政策與馬英九也各有千秋的蘇貞昌,在「二零零八」年不是沒有機會。但是,黨內各派系並不是以黨的政治前途的大局著想,而是私心雜念作怪,一為了搶食政治資源而死抱受家庭弊案影響,民意支持度跌到個位數的陳水扁的大腿,高呼甚麼「鞏固領導中心」;二自己既無能力又不作為,卻妒忌有能力有作為的「新潮流系」,拿「新潮流系」來「出氣」,非要把它置於死地而不善罷甘休,在政治危機面前不是促進黨的團結,而是大搞內鬥,埋下日後黨分裂的伏線。作為已經儼然是一個「準政黨」的「新潮流系」,如果不是要顧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大局,自動揹起輔助蘇貞昌迎戰「二零零八」的責任,早就無須看這班心胸狹窄小人的咀臉了。
因此,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的決議,「新潮流系」的「立委」和要角即結隊前往日本「渡假」,說不好就是要。撇開台灣「耳目」,召開秘密會議,制訂因應決策。這本身就是派系「解而不散」、「名亡實存」的具體表徵。
其實,「解散派系」決議「名存實亡」現象,又何止是發生在「新潮流系」?即使是黨中央,也還得依靠各派系領袖來處理黨內事務--「決議」剛通過,黨中央就決定要召集各派系領袖開會,商討「決議」執行問題,這就凸顯了黨中央的權威度甚弱。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前日中午剛通過了「決議」,在下午的中執委、中評委、中常委選舉中,各派系要每穿梭於投票場地,進行拉票、配票結果「喬」出了三十張選票集中在十名被各派系內定為中常委的中執委身上,一票也沒有「跑」掉。派系的力量,仍然展示在已宣佈「決議」生效的全代會會場。
實際上,一些在前日為「決議」通過而歡呼起哄的「解散派」要角,在「爽」過之後,昨日已開始擔心,民進黨在取消派系之後,缺乏黨內互相牽制機制,將不利於互相監督及和平競爭,有可能會變成「言堂」。而且,缺乏派系領袖協調,今後將很難「喬」事情,亦即民進黨原本的結構和遊戲規則受到破壞,可能將會更為混亂。尤其是在明年提名「立委」候選人時,缺乏派系協調機制各有竟意參選者誰也不服誰,說不好將會發生參選人「禾雀亂飛」的狀況,使本已面臨「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利及名額減半威脅的民進黨,更為困難。
「解散派系」後,民進黨過往透過「派系共治」而達成黨內穩定、平衡的優良傳統,傾刻崩解。今後,將不會再有「派系平衡」的這支「歌仔」唱了。但是,隨著陳水扁「權力下放」的誘惑,「黨政會議」的催化,民進黨內可能會出現一個「不是派系的派別對抗」新形態,那就是在「行政院」方面,「蘇系」與已轉入地下活動的「新潮流系」,及有實無形的「綠色友誼連線」攜手合作,抗衡游錫(方方土)、謝長廷以至陳水扁的「結盟體」。從而形成行政體系與黨務系統之間的「恐怖平衡」。由於雙方的政治實力都旗鼓相當,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只有一個,將勢必爭個不亦樂乎,甚至會促發民進黨的分裂。屆時,「解散派」們就會發覺,自己在二00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做了一件「捉蟲入肛門」的蠢事。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