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中央圖書館應落實以民為本精神 建立新中央圖書館應落實以民為本精神

受文化局委托,由新域城市規劃暨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美國資深圖書顧問公司、澳門大學國際圖書館、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等組成的「澳門圖書館系統及新中央圖書館研究工作組」,將從今日起進行第一階段「澳門公共圖書館系統發展研究諮詢會」,並將舉行第一階段「圖書館論壇暨公眾諮詢大會」,收集各界人士對未來澳門公共圖書館系統發展、功能、架構、服務等方面的意見,以完善「中央圖書館新館建設規劃研究報告」,並呈交當局參考。在完成新中央圖書館初步建築規劃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公眾諮詢活動,以進一步印證各方面主觀及客觀意見,裨能及時修正。

新中央圖書館的選址工作,並非是為選址而選址,亦即並非是在現成的舊法院大樓及舊愛都酒店等建築物中,簡單地挑選其中的一座建築物,經過適當裝修後改頭換面成為新中央圖書館,而是本著務實的態度,透過專家研究、公眾參與、科學論證等手段,求得出最切合本澳社會、經濟、文化的實際發展,符合廣大居民的需求,並具一定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澳門公共圖書館及新中央圖書館的規劃,並使之與國際社會接軌,這是既尊重專家的專業知識,更強調群眾路線的調查研究作風。當然,也是符合特首何厚鏵提倡的「以民為本」精神及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的施政理念。

實際上,「以民為本」,不但是特首何厚鏵的施政理念,也是最近在內地及國際上的圖書館學理論研究方面的主流傾向。當然,由於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泛指的「民」,故在圖書館學上這個理論主流傾向的具體概念,是叫做「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主」,就是以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為價值取向。「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圖書館服務中,一是應以讀者為根本,即奉行「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使圖書館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滿足讀者的需要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的自身價值;二是以館員為根本,從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原則出發,充分發揮館員的積極性,為實現圖書館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

既然如此,進行新中央圖書館的研究,「建築物」這個硬件固然是重要,而「服務」這個軟件就更不應被忽視。實際上,根據圖書館學最新的理論觀點,圖書館的硬件應包括:一、圖書館的館舍應建在交通方便又安靜的地方,館舍建築造型要講究簡潔、明快,崇尚高雅,並能與周圍環境形成協調和諧的統一體,形成靚切和吸引讀者的氛圍。外觀裝飾應以冷色調為主,加強「靜」的氣氛,館舍前後注意綠化建設。二、圖書館室內設計應注意圖書館藝術環境,注意室內裝修的色彩對比。內部空間在高度智能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添置一些壁畫、名言警句、雕塑、盆景等,配以舒緩流暢的音樂,從而為讀者營造一個極具人文意涵的閱讀氛圍。三、宜注意圖書館建築的多功能性和智能化的相結合,因為現代圖書館建築除了承擔圖書資料的保存、借閱、管理等服務內容外,還要具備信息服務、文化傳播、生活服務等多項功能,故應有查閱室、視聽室、音像室、多功能展示廳、學術活動室、讀者服務室等形式多樣的以媒體技術為依托的多功能區域。四、對特殊讀者(老、弱、病、殘),圖書館應採用無障礙設計,如無障礙通道、殘障人專用座位及在電梯、洗手間內設置方便殘障者的設施等。

在圖書館的軟件方面,也宜注意以下幾點:一、圖書館內部的功能環境佈局,各項服務設施應規劃得合理,以方便讀者使用為宗旨,提供幽雅舒適的供閱環境,館內的警示標語富含人情味、親切感。二、圖書館應注重為讀者(包括特殊讀者、受刑人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以信任的態度對待讀者、尊重讀者借閱的自由選擇。三、用親切的笑容、熱情禮貌的問候,規範、文明的禮貌用語與讀者溝通,同時還要寬容讀者的無意過失和初次犯錯。四、制定簡單易懂的、有人情味的圖書館相關規則及簡化借書手續。

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也須創新,做到「三化」:借閱方式開架化,實行藏、借、閱一體化;開放時間延長化,最大限度延長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時間,實行全天候、節假日和公休日不閉館;館藏、規章制度,館員崗位職責等公開化,便於接受讀者監督。與此同時,還應增加新的服務方式,如直接服務、委托服務,代辦服務、上門服務、全程服務、個性化服務、定題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跟蹤服務等。

總之,建立新中央圖書館,一定要落實特首何厚鏵「以民為本」精神,使之成為建構和諧社會、提高居民綜合生活素質施政理念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