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批准陳雲林赴台是檢驗蘇修路線試金石

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昨日宣佈,國民黨將在十月中旬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邀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陳雲林率團參加。張榮恭指出,今年四月舉辦的「兩岸經貿論壇」原本計劃在台北舉行,但因台灣當局不同意陳雲林率團赴台,只好改在北京舉行。由於國共兩黨約定論壇輪流在台灣、大陸舉行,故國民黨計劃今年十月中旬於台灣舉行「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為台灣農民找出路。為此,國民黨將向台灣當局提出申請,希望當局能同意陳雲林赴台。張榮恭還不忘補上一句:如果陳雲林可以赴台,不排除兩岸官員自然見面的可能性。

由於「行政院長」蘇貞昌和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攜同「陸委會」現任主委吳釗燮,剛剛強勢主導召開「經續會」,通過了不泛在兩岸經貿關係上有所突破的議題,其中包括了「優先放寬從事正常商務活動之人員往來」等內容;也由於國民黨去年十月向台灣當局申請陳雲林入台手續時,曾聲言倘「陸委會」負責人要求與陳雲林會面,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會有困難,這也是台灣當局最後裁定對陳雲林入台案「不予許可」的原因之一,而現今國民黨準備再次向台灣當局申請陳雲林入台時,卻主動說明倘陳雲林能入境台灣,「不排除兩岸官員自然見面的可能性」;故國民黨今次向台灣當局申請陳雲林赴台,可說是使用了「大棒加胡蘿白」戰術,兩者均打中「陸委會」的罩門:大棒也者,將對「經續會」中通過的「優先放寬從事正常商務活動之人員往來」共識構成壓力,並成為檢驗台灣當局貫徹落實「經續會共同意見」的試金石;後者,對整日價想著要與岸官員「對等會面」的台灣當局,充滿誘惑,尤其是在距離「二00八」越來越近,「蘇貞昌團隊」急於要在兩岸關係方面拿出政績,為自己加分,並不讓其主要競爭對手馬英九「專美」之際。因此可以說,國民黨在此際計劃在台灣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並邀請陳雲林赴台,可說是對台灣執政當局發動另一種形式的「心理戰」。

當然,國民黨以「兩岸農業合作」來作為在台灣舉辦國共論壇的主題,也是精心構思之作。其一,農業問題的政治意涵較低,可以避免引發台灣當局的「兩岸政治敏感症」;其二 ,在台灣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台灣存在著比大陸地區的嚴重性也不遑多讓的農民、農村、農業問題,農民的生活及農業的出路頗為困頓,國共兩黨合作為解決此問題出謀獻策,不但是將受到廣大台灣農民歡迎,而且連台灣當局也難以挑剔;其三、南、中台灣的農民目前在政治生活中也陷入困苦之中,這些當年「寧願肚子扁扁,也要票投阿扁」的純樸敦厚人家,正為陳水扁家族的貪瀆感到痛苦、困惑,並開始明白到只有肚子吃飽了,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哪管是何黨何人執政,而國共兩黨試圖透過「兩岸農業合作」來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才是他們的現實所需。

不過,「陸委會」最終是否決定向陳雲林的入台申請開放「綠燈」,仍將會受到若干因素制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陳雲林的身份問題。由於他不是「商務人員」,「陸委會」仍可以「經續會」通過的相關共識並不適用於他為藉口,予以拒絕。但倘他是以「北京大學教授」、「農業工程師」(陳雲林是在北京農業大學畢業)或「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的身份提出申請,這三個身份都與學術研討會性質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及台方主辦者--國民黨智庫相對應,完全符合《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的要件。如果「陸委會」仍主導聯合其他相關部會作出「不予許可」之決定,恐怕會遭在野黨施以「不依法行政」的質詢壓力。

張榮恭說,如果陳雲林可以赴台,不排除兩岸官員自然見面的可能性。這個「官員」之說,恐是並不準確,因為北京的立場很明確清楚:在台灣當局仍未回到「一中原則」及承認「九二共識」之前,兩岸不可能會有官方接觸。作為大陸方面主掌對台政策「一號」官員的陳雲林,斷不會帶頭違反這項基本政策。不過,正如前述,陳雲林還擁有「農業工程師」、「北京大學教授」的身份。而「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也擁有「教授」身份,並曾任國關中心主任及國家展望基金會執行長,倘他能「降尊紆貴」,隱官員而揚學者專家的身份,也就不排除會有與「陳雲林教授/工程師」自然見面的可能性。

至於陳、吳兩人會否以黨職的身份「自然見面」?看來並不現實。這是因為,其一,中共方面也早已立下政策定論,在民進黨仍未承認「一中原則」之前,共、民兩黨不可能發生黨際關係;其二,即使是不考慮這一基本政策立場,而是奉行兩岸黨際交往單純化,兩人的黨職也不對口,因為兩岸政黨體制並不相同,在大陸方面,是中台辦與國台辦「一個機構,兩個招牌」,而台灣方面則是黨政分家,民進黨中國事務部與「陸委會」並不是同一班人馬,實際上吳釗燮就不領有黨職。

但有特殊之處,這就是中台辦新聞局新任副局長范麗青,與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新任副主任陳增芝,都是主跑兩岸新聞的記者出身,並剛從記者崗位轉任,兩人都是女性,也互相認識。或許,倘范麗青也赴台出席「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話,與陳增芝私底下「自然會面」的機會,倒是有其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