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案門檻高不易過反將會折損政治成本

宋楚瑜和及其領導下的親民黨,為了力避成為「泡沫黨」並從台灣政壇上消失,近來頻頻「出招」,力圖佔據台灣媒體的版面及提高其在台灣政壇上的「能見度」。在發動「罷免案」失敗後,仍不死心,前日又捕捉住陳水扁「違法侵佔國務機要費」、「公然說謊」及「公器私用」等「三大罪狀」,宣佈啟動「彈劾」陳水扁的程序,並發表了《討扁檄文》爭取連署。

針對「彈劾案」同樣面臨「高門檻」的問題,親民黨認為,這次「彈劾案」獲通過的機會比較大。這是因為,「罷免案」不但需要三分之二的「立委」贊成,而且還要進行「全民公決」。而「彈劾案」的程序則是首先由三分之一以上的「立委」提議,然後經過三分之二的「立委」通過,最後提交「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審理。一經判定,立即解除被彈劾人的職務。其有利條件是,「彈劾案」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而且無需進行「公民投票」。

看來,親民黨是如此盤算的:親民黨加上中國國民黨的「立委」,已經過半。倘加上「無盟」和無黨籍「立委」,再爭取到已與陳水扁關係形同水火的李登輝支持,使台聯黨「立委」也加入戰團。另外,由於「彈劾案」採不記名投票,意味著民進黨「立委」有更大的自主空間。故而「彈劾案」有機會獲得三分之二「立委」贊同,值得一「搏」。

如以單純的數學計算方式計算,親民黨的算盤當然是敲得不錯。但政治現實並非那麼簡單,而是複雜得很,親民黨的算盤未必能敲得響。

首先,即使是「彈劾案」採不記名投票,但普遍患有「恐呂症」的民進黨「立委」,擔心陳水扁下台後將由呂秀蓮接任,而不會對「彈劾案」投贊同票。當然,或許會有那麼幾位「親呂立委」背叛陳水扁,但區區幾票,影響不了大局。

其次,雖然李登輝強烈不滿陳水扁,也有意與呂秀蓮結盟,但他日前的戰略目標,並非是要「倒扁」,而是要「倒蘇」,亦即是要發動「倒閣案」。這是因為,不但是蘇貞昌在二十年前出任台灣省議員時代,就已與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的李登輝結下了極深的樑子,而且更因主張開放兩岸經貿政策的「蘇修路線」,嚴重抵觸他的「戒急用忍」路線。而陳水扁所堅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則是李登輝可以接受的。更關鍵的原因是,李登輝盤算著「倒閣」後迫使陳水扁下令改選「立委」,台聯黨候選人就可趁民進黨聲望低落之際,搶奪「泛綠」選票,拿多幾個議席,從而壯大自己。

第三,國民黨未必會跟隨親民黨的調子起舞。在上次「罷免案」的過程中,馬英九得到的教訓確實是太深刻了。不但是賠上了自己沉穩、不攪政黨惡鬥及族群對立的清新形象,而厭惡了政黨惡鬥的廣大選民,本來就正是看中了馬英九原先的清新形象;而且也差點喪失了國民黨的主體性和主導性,變成正日趨沒落的親民黨的附庸。經過這一教訓,馬英九決心要回到中道、清流的原點,至少是在戰術上堅持「謀定而後動」的策略。而參與發動「彈劾案」,可能又將會形成朝野政黨惡鬥,而且還將會轉移人們對追揭陳水扁家族弊案及民進黨當局施政無能的?注焦點,讓陳水扁平白撈到個滑溜過關的機會。因此,「一旦被蛇咬,三年怕草繩」的國民黨,才不會那麼笨,附和親民黨發動的有害無益的政治遊戲「彈劾案」。

其實,即使是撇開「彈劾案」仍然存在著需有三分之二「立委」贊同的高「門檻」不提,就是其後續辦理程序--「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審理時是否作出「彈劾」判決,也存在著極高難度:

一、相對於「罷免案」是政治行為,「彈劾案」則是屬於法律行為,否則就不需要經過「大法官會議」來審判。既然如此,親民黨提出的三大「彈劾」理由,必須經過刑事司法鑑定是否屬於犯罪行為,才能通得過「大法官會議」審判這一關。但直到目前,親民黨所提三大「理由」,不要說尚是止於口頭指控,未經刑事司法鑑定,而且即使是經判定是屬於事實,也是屬於輕微違法,甚至「公然說謊」也只是屬於道德範疇,說不上是刑事犯罪。僅以這三條「罪狀」來侍以「彈劾」大刑,恐怕難以說服「大法官」們。

二、目前在「大法官會議」的十五名「大法官」中,除「司法院長」翁岳生須主持審判中立外,只有三名「大法官」是外省籍「泛藍」背景,其餘十二人「偏綠」。要讓這十二名「偏綠大法官」在合議裁決中投下「彈劾陳水扁」的票,是難上加難。前一段時間「大法官會議」對「NCC組織法」部份條文「難得一致」地作出「違憲」裁決,就是前鑑。

三、「大法官會議」即使是作出對陳水扁不利的裁決,按照以往經驗,由於所走程序需時,屆時已是接近陳水扁任期結束之時,並無實質性意義。唯一可取的,是在緊接而來的「總統」選舉中,這個判決將會大挫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氣勢,有利於「泛藍」候選人的選情。但一來是正如前述,「大法官會議」根本不可能作出不利於陳水扁的裁決,二來「泛藍」候選人也用不著以「大法官會議」對陳水扁作出不利裁決來為自己「加分」。實際上,現在的政治情勢本來就對將有可能會成為「泛藍」候選人的馬英九十分有利,馬英九只要今後一年多的時間內不再出錯,贏面將會很高,無需「彈劾案」為他「加分」。

因此,相信國民黨不會附和那個通過不易反將會折損政治成本的「彈劾案」。當然,為了安撫國民黨傳統支持者中的「深藍」人士,說些「不反對,在研究」的門面話,還是需要的。